单体浓度对Na/HMPA引发MMA聚合行为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1-10-22 21:54:04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

1.前言

一切关于溶剂化电子研究要从1864年溶剂化电子的发现说起。当Weyl第一次将碱金属溶于液氨溶液中时,他奇特的发现溶液竟然呈淡蓝色,并且随着碱金属溶解量的增多,溶液颜色也随之越来越深。这个发现可谓是令其本人以及当时许多物理、化学家为之感到惊讶,究竟溶液为何会变蓝,是否是因为溶液中的什么物质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发生,种种疑问悬在了众人的心头。

至此,溶剂化电子虽是19世纪早期人们发现的电子的一种可能的存在方式。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人们实验观察到了水合电子后,才真正证实了它的存在。他们发现这种蓝色溶液具有导电性,且通过测量证实其电导率值较高,这表明在蓝色溶液中存在着金属阳离子和电子。此后,随着近代科学的飞速发展以及研究手段的日益丰富加上不断深入的研究,最终,科学家们认为碱金属溶于液氨溶液变蓝的现象正是因为溶剂化电子的存在,这也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确立了溶剂化电子的存在。

此后人们又相继发现了一些其他过程或物态中也存在着诸多电子溶剂化现象,从而在实验上及理论上均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此类溶剂化的电子属于弱束缚电子,主要包括次生电子、游离电子等,它相对较为稳定的、饱和的分子式和溶剂环境来讲似乎又是多余的,故又称多余、过剩电子(excess or extra electron),通常代表一类加入到某个特定环境的外来电子。

自从溶剂化电子被人们发现之后,它在化学中得到人们的应用。带来了许多新的合成方法。溶剂化电子的形成,大大的降低了反应时离子的化学反应活性,也正是因为活性的降低从而使离子的稳定性得到了大大的发展。电子在溶剂化中是很不稳定的,它的寿命是微秒级的。经过科学家多年的不懈努力,对于溶剂化电子研究也是有所突破,人们对于溶剂化电子的认识也从无到有向前迈了一大步,尽管如此,我们对于溶剂化电子的研究也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不过如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仪器设备也较之前相比有很大提升,虽然有关溶剂化电子的成熟理论还较少,但是相信伴随着科研人员的努力,对于溶剂化电子的研究也会一步步深入下去,对该领域的探索和研究会不断取得新突破。

2.溶剂化电子的结构

2.1 氨化电子结构

氨化电子被认为是人们首次观察到的溶剂化电子。氨化电子的确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目前对其结构的最好描述也许是空腔模型,该模型认为,在溶液中,电子不是定域化的,而是布于整个体系中。电子对周围氨分子的极化作用,使得氨分子的氢指向电子;而电子对氨分子的排斥作用(主要是对NH3中氮原子上孤对电子的排斥),使电子与氨分子之间存在一定距离,便在电子周围形成空睦,电子即被束缚在空腔内。空腔的直径约在300 ~340Pm之间。对于氨化电子结构的深入研究也是人们真正意义第一次对溶剂化电子结构的深入研究,这也为其他电子结构的发现做了铺垫。

2.2 水合电子结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