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氨酸树状大分子的合成与修饰研究文献综述

 2021-11-05 19:16:14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随着科技和文明在不断的进步,针对癌症的保守治疗率低、肿瘤的靶向切除难、器官移植供体少、以及遗传基因缺陷难以涉及等问题已经得到初步的解决。

然而面对低效的治愈率以及治疗过程中大大小小的生物排斥问题,寻求一种更高效、更安全的万金油迫在眉睫。

随着3D生物打印技术的越发成熟,以及对药物有效成分运输载体的硬性需求,树状大分子以其卓越的生物亲和性和良好的应用领域,逐渐进入了人类的视角。

树状大分子发现于上世纪80到90年代,其良好的分散性、低毒性、生物兼容性,可以很好的应用在药物载体、纳米材料、功能性膜材料的发展上。

树状大分子常见的合成方法有三种[1]:一是以所需要的活性中心开始,在重复的反应中引入所需要的官能团,使其从中心向外延展式生成目标产物的分散法。

但因为单体种类可选择性较高,生成的产物分子量较大,其空间位阻也较大,易发生副反应使产品纯度降低。

二是先合成外部的结构单元,由外向内连接式的合成目标产物的内敛法,但因其反应后期中心阻力较大,所生成的产物尺寸较小。

三是结合内敛法和分散法的特点,以含有两种活性官能团的支化单体为中心,通过基团脱保护反应结合,同时生成含有两种官能团的第一代树状大分子,再以第一代树状大分子为基体重复保护-脱保护结合反应,即可得到所需的目标产物。

因为树状大分子高度对称[2],所以其三维结构为球状,其内部分子链间存在着密密麻麻的分子空腔。

因为树状大分子高度支化,所以其末端有着大量可修饰的基团,通过进一步的功能化修饰,可以应用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就比如:在化学抗癌药物的应用中[3],树状大分子的内部空腔可以以物理方式包裹装载活性成分,其表面作用也可以与特定性能药物形成络合物,而其外部可修饰的基团在与药物分子结合后,大大加大了稳定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