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泡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研究
摘要:通过对发泡不饱和聚酯树脂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得出发泡不饱和聚酯树脂在复合材料中有宽广的应用,但是 国内在发泡不饱和聚酯树脂领域研究报道较少,未来可以在这个领域研究开发,拓宽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不饱和聚酯树脂;发泡剂;研究现状。
0引言
不饱和聚酯树脂(UPR,unsaturated polyester resins)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电性能和耐化学腐蚀性能,加工工艺简便,所以近年来国外发展较为迅速,是热固性树脂中发展较快的品种之一。而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发泡可以再更大程度上提高其制品的各项性能,发泡不饱和聚酯树脂主要采用化学发泡剂和物理发泡剂两种,其中相较于物理发泡剂而言,化学发泡剂用的比较多,因为物理发泡剂主要采用氟利昂,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化学发泡剂主要有偶氮类、异氰酸酯类、磺酰肼类和碳酸酯酐。
1.1异氰酸酯类发泡剂
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异氰酸基团-NCO非常活泼,能与许多氢给予体化合物发生反应。例如与含-COOH, - OH, NH:等基团的化合物或水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利用异氰酸酯这一反应,可以得到发泡不饱和聚酯树脂。
美国Pace等人早在1956年就申请了专利[1]。他们使用二异氰酸酯如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作主发泡剂,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作辅助发泡剂,过氧化物作固化剂,得到泡体密度约为0. 16g/cm#39;。
英国Lewis等人[2]合成能与-NCO反应聚酯含有-OH基团。这种聚酯与二元氰酸聚酯含有-OH基团。这种聚酯与二元氰酸三乙醇胺,发泡灵,微量水以及氟利昂,在三乙醇胺,发泡灵,微量水以及氟利昂,在固化体系存在时混合后很快发泡,得到的泡体密度只有约0. 04g/cm#39;。有些专利[3][4]则是在不饱和聚酯树脂的体系中,利用低分子量多元醇与多异氰酸酯的反应得到泡沫体。- -般,体系中加入叔胺作为聚氨酯反应催化剂。得到的泡沫体闭孔,吸水率低,密度为0.2~0.3g/cm#39;.压缩强度可达7一8MPa。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