嘧啶聚酰亚胺微孔聚合物合成及CO2吸附性能文献综述

 2021-09-25 20:43:21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一、 引言二次燃烧产生的CO2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环境和能源产业中,CO2的捕获和将其从空气中分离是一项具有吸引力的策略。

诸如金属-有机骨架一类的纳米多孔新材料显示出了优越的存储CO2的性能,然而,由于其在热力学和化学稳定性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效率过低的情况。

纳米多孔性有机聚合物(MOPs),因其具有较低的骨架密度,孔隙尺寸分布可控性和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已成为一类重要的材料,并有希望成为捕捉CO2的新材料。

人们对具有极性表面的纳米多孔性有机聚合物进行了集中研究以获得对混合气体中CO2气体捕获的高效性和选择性。

从N2中捕获CO2所具有的选择性可以归因于客体分子和高分子框架通过氢键或偶极子发生的反应。

由此人们认为,在高分子框架中引入杂原子是获得极性表面的有效方法,极性表面的存在可以显著提高材料对CO2吸附的选择性和吸附过程中的等量吸附热。

由此可知,对于CO2的捕获,应当考虑MOPs的设计和对具有杂原子单体的选择。

三嗪类骨架聚合物中杂原子的存在不仅提高了气体吸附过程中的等量吸附热,而且也提高了对气体吸附的选择性,使其作为CO2的吸附剂而备受关注。

由3,6,7,10,11-六氨基三亚苯和对酚酞通过无金属聚合而成的多孔性的苯并咪挫交联BILP-2 在273K下被证明具有最高的CO2 / N2选择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