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气凝胶的制备及其结构性能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1-10-08 18:53:07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一、引言碳气凝胶是一种多孔网络状的非晶碳材料,一般通过高温碳化有机气凝胶而得到。

以间苯二酚(Resorcinol)与甲醛(Formaldehyde)经溶胶凝胶反应生成的有机气凝胶(简称RF气凝胶具有孔洞率高、比表面积大和密度变化广等优点,是迄今为止常温常压下热导率最低的固态材料[约 0.012W/(mK)] [1]。

RF气凝胶碳化后生成的碳气凝胶(即 CRF 碳气凝胶)不仅继承了RF气凝胶的大部分优点,而且具备优良的电化学性能,在超级双电层电容器、可充电电池、燃料电池、分子筛、海水淡化及催化剂载体等方面极具应用潜力[2-7],因而成为一种应用前景相当广阔的新型碳素电极材料。

二、气凝胶发展历史2.1 硅气凝胶的发展早在1931年,Steven. S. Kistler就开始研究气凝胶。

他最初采用的方法是用硅酸钠水溶液进行酸性浓缩,用超临界水再溶解二氧化硅,用乙醇交换孔隙中的水后,利用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制成了最初的真正意义上的气凝胶。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透明、低密度、高孔隙率。

但受当时科研手段的限制,这种材料的研制并没有引起科学界的重视。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法国政府的支持下,Stanislaus Teichner在寻找一种用于存储氧和火箭燃料的多孔材料的过程中,找到一种新的合成方法,即把溶胶- 凝胶化学方法用于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中,这种方法推动了气凝胶科学的发展。

此后,气凝胶科学和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1983年Arlon Hunt 在Berkeley 实验室发现可用更安全、更廉价的二氧化硅气凝胶制作方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