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人口密集区,但其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干旱灾害频发,严重威胁着区域水资源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淮河流域气象干旱呈现出新的演变趋势和特征。
本文基于收集整理的国内外研究文献,首先对气象干旱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介绍了常用的干旱指标及评估方法;其次,从干旱频率、强度、持续时间和空间格局等方面,对淮河流域气象干旱的时空演变规律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淮河流域气象干旱的影响机制;最后,对未来淮河流域气象干旱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旱减灾建议。
关键词:淮河流域;气象干旱;时空演变;影响因素;趋势预测
气象干旱是指因降水量持续偏少而导致的干旱现象,是干旱的一种类型,通常用降水量、蒸发量、土壤湿度等气象要素来表征。
气象干旱的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大尺度环流异常、海温异常以及人类活动等。
干旱指标是定量描述干旱程度的指标,常用的气象干旱指标包括:
1.降水距平百分率(PCP):反映某一时段内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偏差百分比;2.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基于降水量的概率分布,计算出某一时段内降水量的标准化值;3.帕默尔干旱指数(PDSI):综合考虑降水、气温和土壤水分等因素,能够反映干旱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干旱评估方法是指利用干旱指标对干旱进行定量化评估,常用的干旱评估方法包括:
1.阈值法:根据干旱指标的统计特征,确定干旱等级的划分标准;2.累积量法:计算干旱指标在一段时间内的累积值,用以反映干旱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3.空间插值法:利用已知站点的气象数据,通过空间插值方法得到区域上的干旱分布图。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属于典型的季风气候区,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干旱灾害频发。
近年来,学者们围绕淮河流域气象干旱的时空演变规律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