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中国典型自然灾害发生规律研究文献综述

 2021-10-27 21:58:14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潘耀忠等[1]基于中国省级报刊自然灾害数据库,借助GIS技术,分析了中国近40年旱灾时空格局特征.发现:中国旱灾区域分异规律首先是东西分异,其次才是南北分异,空间格局呈现两带一面的特征;旱灾比重的变化明显分为3个阶段,即1949~1965年、1966~1981年、1982~1990年,而在1965年左右的变化具有突变的性质;季风的不稳定性极易可能导致旱灾持续时间突破tmin而形成重大灾害。

杨志娟[2]通过对近代西北自然灾害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近代以来陕甘自然灾害频繁,灾害种类众多,呈现出区域差距明显、灾害频繁广泛、旱灾最为严重、各种自然灾害交替爆发,甚至同时爆发,表现出明显相关性等特点和规律。

王静爱等[3]采用省级报刊信息源,建立了中国旱灾数据库,运用数字地图技术,重建了1949~2000年中国旱灾的时空格局。

陈慧等[4]依据灾害系统理论,从生态环境脆弱性、气候变化影响风险性及经济暴露性三方面触发,构建中国大陆沿海城市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体系。采用乘法计算模型,即风险=脆弱性*危险性*暴露性,求得自然灾害综合评价指数。分析探究中国大陆53个沿海城市自然灾害风险特征。识别高风险、高脆弱性区域。

屈天飞[5]阐述了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系统的一般特点,自然灾害管理工作内容与功能需求及信息需求,探讨了GIS技术应用于自然灾害管理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指出在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GIS与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RS(Remote Sensing)以及其他计算机应用系统进行有机集成,使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系统进一步实现多维性、动态性,更好地为灾害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分析与支持。

骆书飞[6]提出在针对自然灾害进行研究和提出相应解决措施的时候,将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科学合理的应用七座,在两个新型技术的支持和作用下,不仅能够保证灾害数据搜集的准确性,而且额能够保证信息数据的存储效果,建立不同类型的数据库作为自然灾害预防措施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刘南江等[7]通过分析2018年全国自然灾害情况发现:灾害在时空分布上相对集中、洪涝灾害呈现北增南减态势、台风登陆个数明显偏多,低温雨雪冰冻和旱灾发生时段相对集中、地震活动下半年相对较强。

王红豆等[8]运用SPSS与GIS分析工具,对福建省晋江流域自然灾害与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台风、暴雨、旱灾、水灾是主要的灾害类型,且台风、水灾、暴雨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台风是该流域的主要致灾因子;在年内分布上,灾害频发期多出现在夏、秋季节;在空间分布上,主要自然灾害发生的频次与地貌形态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

周义钦[9]通过分析我国自然灾害中一些反常现象,得出这些看似不符常理的反常其实是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的正常表现,是我国特有自然地理环境的典型反映,其反常恰恰能说明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区域差异直接是密切相关的。

王丽娟[10]通过对西藏自然灾害发生情况进行分类、归纳和分析,同时通过一些工具对西藏的自然灾害进行可视化,得出西藏自然灾害具有以下特征:灾害种类多且危害大、季节性特征明显、次域分布差异显著及时间分布上具有突发性、周期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