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摘 要:城市化过程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包括两方面内涵:一是人口迁移,它必然导致社会结构的变迁、经济要素的流动和产业的推移;二是生态环境的变化,这则引起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的改变。人口快速增加,导致城市资源短缺、交通拥挤等问题工业化和消费模式的改变使是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及噪声污染等问题加剧城市用地的大规模扩张,更使水土流失加重、农业生态系统萎缩、土地资源紧缺等问题日益突出,同时引起城市及周边地区大气和水环境的小气候改变。学者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格局对于寻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城市化; 生态环境效应; 研究现状; 研究方法
- 城市化和生态环境效应的概念
- 有关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最初由西班牙民用工程师阿尔达方索·赛达(A.Serda)于1860年提出,但城市化过程从西方工业革命开始时就已经启动了,对于城市化的定义,不同学科以致不同学者之间都有着各自的界定[1-3]。
经济学定义的城市化,强调城市化是从乡村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转化;地理学认为城市化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引起的农业人口向城镇人口、农村居民点形式向城镇居民点形式转化的全过程[4]。城市化包含了农业人口和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人们的生活方式趋于同一化的现象及过程[5],通常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6]:
人口从业的变化:如第一产业从业者,转投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非农业的人口数不断增加,农业人口不断减少。
产业结构的变化:工业发展的结果,使得第二、第三产业的占比逐渐增大,第一产业占比逐渐下降,农村多余人口随着现代化过程转向非农业产业。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