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地利用的行政区划变更对区域发展模式的影响研究
摘 要: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成为政府致力于解决的问题之一。行政区划变更已不只是政府有效治理的手段,更是实现城市空间扩展的重要调控手段。为土地利用的变化建立相应的模型,可以预测城市未来可能出现的发展模式,为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土地利用;行政区划;预测模型
研究背景
行政区划是行政区域划分的简称,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区域划分,是中央政府管理全国各地的有效手段,是事关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1]。各国的行政区划有不同的划分和名称,但不论采用何种方式,行政区划的划分总要符合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并考虑政治、经济、民族、人口、国防、历史传统等各方面的因素。我国《宪法》规定实行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体系,即“(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二)省、自治区分为县、自治县、市;(三)县、自治县分为乡、自治乡、镇” [2]。
行政区划变更包括行政区域管辖范围变化、区域界限更替、行政管理机构驻地迁移及行政区域废置与分合等,是一个层次多样、结构复杂的动态演变过程,其形成、更迭、演进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密切。中共中央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实行扁平化管理,形成高效率组织体系。这是新时代一项全新的任务,是针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提出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发展战略。
土地利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基本内容包括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统计;土地利用程度、结构、效益等现状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开发以及土地保护。人类通过土地来满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土地利用的三大目标是土地利用的经济目标、生态系统目标和生态环境目标。中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不足,应更注重土地的集约利用,找到适合每个地区特定的区域发展模式。因此,合理规划行政区划并评估土地利用状况,以适应区域发展模式独特性以及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且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而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聚集的步伐也不断加快,对城市空间扩展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行政区划变更是实现城市空间扩展的重要调控手段,根据城市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进行适当的行政区划变更,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实现城市空间优化重组的有效路径[3]。本文尝试丛土地利用角度探究不同地区行政区划变更对区域发展模式的影响,总结出其中的规律并以此行政区划变更为依据,通过建立相应的模型来预测地区未来的发展状况。
行政区划变更涉及到多个学科,包括行政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受多种因素影响。本文基于土地利用视角从理论、实证上展开研究,选取两个经历过行政区划变更的地区,对其行政区划变更前后的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分类,再建立相应的模型,在经过检验后,对不同的地区未来的区域发展模式进行预测,得到相应的预测结果,为政府部门从土地利用角度上思考行政区划调整提供新思路。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