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温热害风险评估及预警技术的研究综述
摘 要:我国60%以上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水稻产量的稳定增长是保障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的关键。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高温胁迫已成为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进行水稻的高温热害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简要梳理了有关我国水稻高温热害发生规律、水稻高温热害风险评估手段与监测预警技术相关的文献,分析其现有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深入研究进行了简单探讨。
关键词:水稻;高温热害;分布规律;风险评估;监测预警
一、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和消费国,60%以上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1-2]。水稻产量的稳定增长是保障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的关键[3]。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对极端高温事件尤为敏感[4-5],在水稻的生殖生长时期,短期的极端高温胁迫即可严重破坏水稻的生殖器官和生理功能,对其品质和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6-8]。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高温的频率、强度增加,持续时间延长,使得水稻遭受高温胁迫的概率明显增大,高温热害已成为影响水稻生产的最主要灾害之一[6.9]。
严峻的水稻高温热害现状引起了众多学者的重大关注,目前在水稻高温热害的形成机理及其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生理生化特性等的影响、水稻耐热性分子遗传以及高温热害预警监测及风险评估、高温应对措施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综述目前水稻高温热害的发生规律、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这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水稻高温热害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二、我国水稻高温热害的发生规律
我国水稻种植区主要可分为长江中下游单双季稻区、华南双季稻区和东北单季稻区[10]。由于受到季风与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长江中下游单双季稻区是我国最主要的高温热害受灾区[11]。谭诗琪等[12]利用天气资料及水稻产量资料,分析了长江中下游一季稻高温热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发现该区高温热害情况总体呈现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分布,其中江西北部、浙江南部和湖南中部最为严重。白光志[13]、姚蓬娟等[14]、李仁忠等[15]、刘伟昌等[16]的研究结论则表明长江中下游双季稻的热害强度在空间上呈块状分布,主要影响浙江、江西等地区。浙江省内除东部沿海、浙南部分山区外,其余大部地区高温热害均有发生,高温中心出现在金华地区;江西省早稻的高温热害频发区主要在东北地区,而晚稻的高温热害重灾区主要位于西南部地区。此外,华南双季稻区的高温热害一般发生在早稻的灌浆期和晚稻的苗期,对水稻产量影响不会太严重[17-18];东北一季稻区位于中高纬度地区,其冷害发生的胁迫更为显著[19],相较而言西部地区发生热害的频率与强度较高[20]。总体而言,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大部分稻区发生高温热害的概率均会有所上升[21]。
目前针对我国各水稻种植区的高温热害发生规律已开展了较多研究,但现有研究一般是根据研究区域的气象资料结合相应指标进行高温发生时间、频率、强度等的统计分析,大多研究未结合水稻发育进程进行高温的可能影响分析,因而对水稻生产的指导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水稻高温热害的风险评估
水稻高温热害风险评估是评估高温热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导致产量损失、品质降低以及最终的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大小的过程[7,22]。
目前针对水稻高温热害风险评估的研究大多以灾害的实际发生为基础,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得到灾害危险性与损失的统计规律,或在灾害主要影响因子的基础上构建一定的评价指标。 杜子璇等[23]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85个站点1961—2008年水稻减产率,采用信息扩散利率的信息分配方法,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高温热害风险的年代际变化和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陈升孛等[24]以日最高气温高于35℃且持续3天或以上作为水稻出现高温热害的指标进行了湖北省的水稻高温热害风险区划。任义方等[25]结合最高气温与平均气温及其不同胁迫天数提出不同程度的水稻高温热害指标,对江苏省水稻高温热害的风险进行评估。但随着资料序列的延长,灾害的致灾强度及其出现频率将会随时间变化,需要加强灾害风险的实时评估。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