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活动范围作为刻画个体日常活动规律和空间行为模式的重要指标,其测度方法一直是地理信息科学、城市规划、交通工程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传统的活动范围测度方法主要依赖于静态的空间数据,难以准确反映个体活动的时间动态变化特征。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定位技术和时空大数据的快速发展,考虑时态信息的活动范围测度方法逐渐兴起,为更精准地刻画个体活动范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首先回顾了活动范围的基本概念和传统测度方法,然后重点综述了考虑时态信息的活动范围测度方法,包括基于时间地理学的测度方法、基于轨迹聚类的测度方法、基于网络分析的测度方法等,并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进行了比较分析。
最后,对未来考虑时态信息的活动范围测度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活动范围;时态信息;时间地理学;轨迹聚类;网络分析
1.1活动范围活动范围是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规律性活动的地理空间范围,反映了个体日常生活的空间组织和时间分配规律。
个体的活动范围并非固定不变,它受到个体社会经济属性、生活方式、交通方式以及城市空间结构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1.2时态信息时态信息是指与时间相关的各种信息,包括时间点、时间段、时间顺序、时间间隔等。
在活动范围研究中,时态信息主要指个体在不同时间点或时间段内的活动位置、停留时间、活动频率等信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