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nVEST模型的城市扩张对碳储量影响分析文献综述

 2022-11-21 15:41:10

1、国内外研究进展

1.1、碳储量研究进展

90年代以来,随着各种气候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气候研究中对碳源碳汇的评价分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外关于碳储量的研究大约经历了六十年的时间,自上世纪 50 年代起,国际上就有学者对全球土壤碳储量进行估算。

国外对碳储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碳储量的估算研究、碳储量估算方法的研究、碳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及碳价值的研究。其研究成果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内容。

(1)碳储量估算方法的研究:起初,在上世纪 60年代各国学者对碳储量的估算都是根据几个土壤剖面进行的;到了上世纪 80 年代,统计方法开始应用于土壤碳的估算中;90 年代以后,随着 3S 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模型系统成为了估算碳储量的主流手段。

(2)碳储量的估算精度:最开始,研究者对碳储量都是模拟少数几个剖面资料进行推算,但由于应用方法及考虑因素的不同,不同研究中对陆地碳储量的估算差异很大,如 1976 年 Bohn 对全球土壤碳储量估算为2949Pg,但在1982年,他根据相对比较完整的土壤碳密度值剖面图,利用统计方法重新对全球土壤碳储量进行估算,结果为 2200Pg,差异十分明显;而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模拟实际的模型系统不断涌现并得到完善,进而使得不同学者对全球碳储量的估算结果趋于接近,据 Schleisinger、Eswaran 等多位研究者估算,全球土壤有机碳储量为 1500~1600Pg,对全球碳储量的估算比以往更加精确。

(3)碳储量影响因素研究:随着植树造林的热潮不断高涨以及林木、草原管理意识和水平的提高,自然植被土壤碳储量的变化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研究者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农业土地利用对土壤碳的固定作用十分突出,据此,美国提出了鼓励土壤碳储量增长及促进土壤碳固定的相关产业政策及实施措施。

(4)碳价值方面的研究:世界各国的研究者根据不同的地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计算模型对碳的价值进行了评估及预测,对碳的服务价值、管理成本、交易价格等做出了相关的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国内关于碳储量的研究起步相对国外要晚,但两次全国土壤普查也为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土壤数据。上世纪 90 年代起,我国学者从开始利用这些普查数据,探讨研究我国土壤碳储量及其分布特征,并对其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从已经开展的研究来看,国内对土壤碳储量的研究在时空尺度变化方面相对较少,不同研究者对全国土壤碳储量的估计结果差异较大;近年来,国内的研究重点主要在土地利用及土地覆被变化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结合3S技术利用遥感影像估算出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及不同土地覆被类型下的土壤碳储量;目前,国内对碳价值的研究并不多,而且研究的重点集中于对森林碳储量和湿地碳储量价值的评估上,例如,1995年候元兆计算了我国主要几个人工林的固碳成本;1999年,薛达元评价了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经济价值;2008年,邵宁平继承并发展了薛达元的方法对银川市的湖泊及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评价。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