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共体背景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研究进展
摘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仅提高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更能够增强居民接纳基层首诊的意愿。但是由于优质医疗资源地区配置不合理导致的医患矛盾并没有减少。近年来在大健康观的推动下,我国积极开展医疗联合体,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良性发展。本文就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联体建设的发展历程以及两者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概括分析。
关键词:家庭医生签约; 医共体; 基层首诊;社区卫生服务
一、文献综述
1、国内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研究进展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以全科医生为主体,依托卫生及社区资源,以家庭为最小服务单位、以全面健康管理为目标,以签约式服务为基础,根据居民需求和家庭医生服务能力,搭建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平台,逐步构建长期稳定的“伙伴”式关系。
目前,英国、美国、加拿大、古巴等六十多个国家开展了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开展家庭医生服务在合理利用卫生资源、降低医疗费用、改善全民健康状况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社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综合体现,更影响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程,有利于促进分级诊疗形成有序的医疗格局,进而提高居民对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获得感与满足感。被WHO 赞为 “最经济、最适宜”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模式。
我国人口基数大,基层卫生保健更是重中之重,2009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提出家庭医生的概念,并提出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对象,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开展诊疗服务这一倡导。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积极参与探索适宜的家庭医生签约模式,直至2016 年5月25日,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逐步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平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正式在全国进行推广。
目前研究显示家庭医生服务的实施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固定的模式,作为国家级试点地区,主要有上海虹口区的“112531”模式,武汉、深圳代表的以“契约式”为亮点的全科医生团队式服务模式,青岛市为代表在社区首诊的基础上实行家庭医生制服务,天津市以远程医疗为支撑的医疗联合体新模式,无锡市的“家庭医生工作室”模式,以及北京市早年探索的通过中心、下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站构成的“三站式”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
在知网等网站上输入“家庭医生”,“社区首诊”等关键字,大多是关于基层医疗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情况和机构管理者满意度情况调查,汤真清等对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供需双方满意度进行调查,公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较高,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此外,部分学者对于建设符合特定地区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提出了建议,如刘春平等学者通过分析国内外优秀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寻求符合海南省省情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借鉴英国的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系统等;江萍等学者积极探索中践行长宁特色的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关于满意度的调查结果不尽相同,但是大多数的研究者主要把目光放在对家庭医生的认可度,而不是家庭医生签约真正对医疗建设带来的改变和意义。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