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3585字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均存在人口老龄化现象。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增长,对以养老保险为主体的社会保障制度运行形成巨大的压力与挑战,而且深深地制约着未来经济模式、经济结构以及老年经济保障制度的演进和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促成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
20世纪80年代,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中国着手对城镇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经过10多年的探索,于1997年正式确立了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为特征的混合型养老保险模式,但是,目前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却是空账。
1993年,在全国十四届三中全会上相关代表提出,中国要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个人账户制度由此确立。然而已退休的职工(即所谓的老人)和在实施个人账户制度以前较早参加工作的在职职工(即所谓的中人),在过去的工作年限里并没有个人账户的积累,但养老金需要支付。
我国自1997年开始就一直实行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混账管理的财务管理制度,也就是说将两个账户混合管理,所以,这就给个人账户资金向社会统筹账户转移提供了机会和可能。为了解决已退休职工(即所谓的老人)的养老金支付问题,社会保障机构就利用混账管理的便利,直接挪用在职职工个人账户中的资金,长期以来,由于不断地透支个人账户来填补社会统筹资金的不足,于是就导致了个人账户的空账。
(一)关于养老金制度中空账相关概念的研究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采用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关于个人账户制度的引进,最早可追溯到1995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此后,国务院于1997年颁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劳动部办公厅于1997年颁布《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于2000年颁布《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又于2005年出台《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这些政策将统账结合模式逐步确立与完善,直到2011年我国《社会保险法》的出台,该模式得以立法确立。,
养老金空账,马海丽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问题研究》中提出个人账户空账通常是指,参保人缴纳到个人账户部分的养老保险费,全部被挪用至当前已退休人员社会统筹部分养老金的支付。自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以来,制度的转型使社会产生了老人、中人两类群体。老人是指改革前就已退休的职工,此类群体没有个人账户,沿用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金支付方式,中人是指改革前参加工作而改革后逐步退休的职工,此类群体建立个人账户的时间较短,基金积累有限,其养老保险由社会统筹、个人账户和过度养老金三部分组成。为了使老、中两类群体的基本养老权益不因制度转轨而中断,养老金的支付有社会统筹部分负责,支付出现不足时由政府给予补贴,但由于我国一直采取直接挪用在职职工个人账户资金的方法,来保证这部分退休职工养老金的发放,造成在职职工个人账户虽账面上现实拥有一定的金额,但实际上几乎成了空账。
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岁养老保险政策作出相应的调整,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将个人账户规模有职工工资的11%调整为8%,个人账户全部变为职工个人缴费,强调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做实工作虽有成效,但与庞大的个人账户空账规模相比,做实的资金实在是杯水车薪,使得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受到挑战。
王芳在《关于解决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问题的思考》中提到,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面临的主要挑战。混账管理模式导致个人账户基金安全性受到威胁,当统筹账户不足以完全支付时,如何从其他渠道筹集资金来保证养老金的正常发放,以及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的结合与管理也存在问题,在制度上为挪用个人账户基金留下余地,为社会统筹基金无障碍地不断透支个人账户积累资金提供了方便。加上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现收现付制度不能缓解人口结构变化对养老金收支平衡的压力,使个人账户做实难度加大。另外较为单一的投资渠道使基金收益率得不到保证,个人账户基金没有获得高于通货膨胀率的收益率,长期积累下来的基金便会发生贬值,这时基金积累制不如现收现付制,更达不到应对老龄化的要求。
王艳芳等人在《个人账户空账运行问题探讨中》指出,个人账户空账形成的原因是,养老保险制度的转变,个人账户缺少资金的积累,社会统筹为老人支付的养老金形成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对这部分人的隐性债务。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的基金混账管理,政府完全一手管理,透明度差,管理成本大而收益小,加之管理不科学,没有竞争压力,造成基金的流失。此外,养老保险基金缴费比例过高,收缴率过低,人口老龄化严重,养老金支出逐年增加,速度很快,空账规模日益扩大。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