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商平台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研究综述
近年来,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带动着生鲜农产品的线上交易,2005年易果网的上线开启了中国生鲜农产品的电子商务之路。紧接着,生鲜垂直电商平台一本来生活开展“褚橙进京”网络营销,取得巨大成功,标志着2012年成为生鲜电商元年。作为每日生活必需品,生鲜产品市场需求巨大。中国生鲜电商市场在2014-2015年经历了高速发展期,随着各大综合电商纷纷人局,生鲜电商市场在2016年迎来洗牌期:大批中小型生鲜电商企业或被并购或倒闭,而拥有全产业链资源和全渠道资源的综合电商的人局,加速了冷库建设与冷链配送,带动中国冷链宅配的迅速崛起。根据尼尔森预测,2018年仅生鲜电商的市场规模就可达到1 500亿元。尽管如此,我国生鲜电商的发展依然受到物流瓶颈的严重制约。中国冷链物流的起步较晚,目前主要覆盖在一二线城市,由此导致生鲜电商的用户也以一二线城市的网民为主,使得生鲜电商的规模难以进人到大规模普及阶段。
生鲜电商物流问题的难点在于如何保证生鲜产品的“生”与“新鲜”的双重特征。从基地采摘开始到分拣包装、装卸搬运、仓储配送等操作,生鲜产品的物流运作流程复杂,仓储温度和通风设备的操作不当等都将导致产品外观损坏、新鲜度下降,而“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往往因为路线规划不科学、网点布局不当或冷链系统不健全导致配送延迟,出现商品腐烂变质等质量问题,使得生鲜电商物流变得极其复杂,且面临巨大的挑战。学术界对生鲜电商物流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展开丰富的研究,以期促进生鲜电商的发展。
本文以“生鲜电商”、“供应链模式”、“物流模式”、“车辆路径优化”、“网点布局”、“物流风险”检索词对现有文献进行检索,从多方面展开,对国内外现状进行分析,对现有的生鲜电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电商物流以及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于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冷链物流技术与冷链3PL的理论研究。
关于冷链物流模式,包舒婷等(2017)对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企业的三种冷链物流模式:自建冷链物流、第三方冷链以及“自营 第三方”的复合模式三大冷链物流模式及其优缺点,佐以案例说明,并对当下生鲜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提出相关建议。唐小雅立足于广西省农产品电商的发展现状和瓶颈,提出在“互联网 rsquo;rsquo;背景下,实现线上和线下有效结合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模式。付永军(2012)指出自建物流可以提升电商的竞争力Zol;陈镜羽,黄辉的研究对111家生鲜农产品电商及其冷链物流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充分调研,结果显示,自建冷链物流模式是生鲜农产品电商企业冷链物流的主导模式[1]。
冷链物流现状方面,李学工、王玉侠及毋庆刚(2010)等宏观的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优化对策,结合实践预测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卜梅兰((2011)的研究更加具体和细致的具体阐述了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风险,并提出解决风险的应对策略[2]。
在冷链技术方面。李刚(2017)基于物流技术理论和RFID技术,设计一个完整的低温食品冷链存储、运输、入库、出库流程,提升冷链物流的运转效率,对传统的冷链物流进行了优化。宋作玲等(2016)尝试运用RFID对产品进行从源头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并综合运用大数据技术以及JZEE开发技术,构建了了第三方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并设计了冷链温度监控与预警系统和冷链食品溯源系统的框架。罗琦,陆伟奇,于梅、余亚东、候汉平(2016)规划了一个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冷链物流监控系统,其核心思想是将不动节点和移动节点通过先进的物流技术进行连接,采用ZigBee技术对产品状态和环境信息进行实时监控,通过GSM/GPRS与远程PC数据平台连接,实现对冷链硬件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张洁,庞洪伟(2016)在其文章中介绍了加拿大、日本、荷兰和美国的冷链物流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冷链技术的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以及优化建议。张俐华,时炼波(2015)从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阐述了物联网技术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吕俊杰(2013 )的研究在分析了不同品类的生鲜农产品对温控的冷链技术的需求后,提出了“最后一公里”鲜活农产品的多温共配模式,这个概念对冷链物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在实践中得以推广运用[3-6].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