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竞技行业盈利模式的研究文献综述
电子竞技在近十年成爆发式增长,其实际销售收入从2008年185.6亿到2018年2345亿。如何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中掘金是每个投资者需要考虑的问题,想要在网络游戏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对电子竞技行业方方面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在做这方面研究之前,进行了大量学者观点的阅读,下面对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在我国电子竞技产业还处于新生阶段,充满了蓬勃的朝气,在我国是一块巨大的利益“蛋糕”。其延伸出了很多产业链,盈利模式多种多样:各大俱乐部的建立,直播平台的兴起,各大游戏赛事的举办,授权给各大网吧的品牌以及游戏延伸的周边等等。冉会,徐颖慧,高赈(2018)认为,目前以游戏为中心的电子竞技产业中, 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竞技类俱乐部、运动类竞技中心、网吧。发展战队是竞技俱乐部的发展模式的一大特色。通过战队打开俱乐部知名度, 然后一自身众多的粉丝也就是市场下, 赚取广告费用。在文化开放, 经济发达的地区比较成熟。运动类竞技中心。这一类属于体育局的管辖范围, 主要是遵从国家对电子竞技这项运动的政策来发展的, 协助政府进行电子竞技赛事的举办, 筛选培养电子竞技选手等。其盈利模式主要是会员充值、机器收费以及零食等附带品的销售。网吧。传统游戏场所, 主要靠会员充值和附带品售卖盈利。与运动类电子竞技中心不同的是, 它属于文化类产业, 所属政府部门不同, 政策不同, 管理约束也不同。
而在我国直播平台是电子竞技盈利的主要源头之一,每年的各大游戏直播给直播平台带去了丰厚的利润,甚至于直播平台也反馈在各大电子竞技俱乐部身上,如今的俱乐部每年主要赞助之一就来自于直播平台,形成了电子竞技产业里面的良性循环。沈驰(2017)认为电子竞技及游戏直播 (以下简称“电竞游戏直播”) 主要指利用视频直播技术, 实时向观众展示或解说电子竞技和游戏过程的行为。电竞游戏直播的前身是网络游戏视频, 部分玩家将自己或他人的游戏过程录制剪辑后上传到互联网, 供他人观看。直播平台兴起后, 一方面观众有着即时交流互动的需求, 另一方面直播平台降低了视频录制剪辑的技术门槛, 网络游戏视频的内容制作者和观众纷纷向直播平台转移, 变成了电竞游戏主播和平台用户。电竞游戏直播平台用户以各种游戏玩家为主, 这一特点使得平台可以为广告商提供精准的受众群体。目前, 平台广告最常见的有三类。第一种是页面广告, 即一直出现在界面上的广告。这类广告形式和传统的网页广告类似, 以网页游戏为主。第二种是宣传通告, 为企业提供直播宣传。这类广告商通常是大型游戏厂商, 以客户端和移动端游戏为主, 在新游戏、新资料片宣发期间, 或是游戏展、动漫节时, 会与平台合作推出直播节目。第三种是与直播内容相融合的广告营销, 形式上更接近于软广告。实际上, 主播在节目中展示游戏这一行为本身就具有广告效应。
电子竞技俱乐部同样是电子竞技行业主要利润来源之一,其通过招募各种游戏优秀高手来参加全国乃至于全世界举办的游戏赛事,通过获得名次提升俱乐部的知名度来吸引更多想在电竞行业投资的企业家们对俱乐部进行投资,赚取可观的利润。可以说,电竞俱乐部是电子竞技行业的中流砥柱,是电竞行业面向世人的形态,一个俱乐部可以说就是一个公司,其资金链的运转堪比上市公司。一个成熟的电竞俱乐部必须有良好的企业管理,可能都是从草根出身一步步慢慢发展而来才有如今庞大的规模,以当下最火热的《英雄联盟》为例,世界上只要是著名的电子竞技俱乐部,旗下都会有一支英雄联盟战队来博取名气,著名电子竞技选手的年薪也是以百万为单位计算,电子竞技俱乐部的落址也是在一线城市商业繁华区。在去年,各大电竞俱乐部为《英雄联盟》国内赛事专门建设了本地主场,效仿传统运动项目的比赛运作。由此不难看出电竞俱乐部一年的利润总额是庞大的,这只是如今电子竞技行业的缩影。严格的管理,正确的商业定位,巨额的盈利造就了现在的电子竞技俱乐部。朱东普,黄亚玲(2016)认为我国职业电子竞技俱乐部主要有:公司企业所有和个人独立所有两种形式:公司企业所有的职业电竞俱乐部由民营企业投资组建,电竞俱乐部的所有权归属于投资企业,电竞俱乐部只是民营企业投资的子公司。如国内的老牌电子竞技俱乐部WE电子竞技俱乐部,是由希玛(上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组建,俱乐部成立于2005年5月,是较早完成职业化转变的电子竞技俱乐部。个人独立所有的俱乐部,大多是投资人出于对电子竞技的兴趣爱好进而进行投资组建俱乐部,俱乐部属于投资者个人,一般情况下投资人并不直接参与俱乐部的日常管理和运作。2011年8月,万达集团所有人王健林之子王思聪,以个人名义收购当时国内新豪门CCM战队,更名为IG(Invictus Gaming),并在建队之后取得不俗的比赛成绩。由于王思聪的成功,使得富豪因个人兴趣投资电子竞技俱乐部流行起来,近几年陆续出现不少富豪入主的战队,其中不乏snake、king、NEWBEE等知名战队。另外一种就是由退役的电竞选手组建的电竞俱乐部,如MGB电子竞技俱乐部,由前IG战队电竞明星选手PDD(刘谋)发起创立于2015年6月,目前俱乐部只有5名选手。我国职业电子竞技俱乐部的收入来源有:赞助商赞助;俱乐部官方淘宝店;俱乐部官方直播平台的收入,如:YY、龙珠、斗鱼等直播平台;参加商业活动的收入;周边产品开发;各项赛事奖金分成。其中俱乐部官方淘宝店、俱乐部官方直播平台的收入和商业推广活动是目前我国职业电子竞技俱乐部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占到俱乐部收入的50%~70%。而比赛获得奖金大部分都会归选手,同时,一般俱乐部与选手的条约里都会有比赛成绩与工资挂钩的规定,取得好的比赛成绩,选手的工资待遇也会上涨。电子竞技俱乐部的相比于其他传统体育项目的职业俱乐部的赢利点较少。目前,国内也只有WE、EDG、OMG等知名俱乐部才会获得计算机硬件厂商和直播平台的赞助,而其他二三线俱乐部想要获得赞助几乎是不可能的。
以小见大,电子竞技行业是由网络游戏发展起来的,电子竞技行业的利润离不开每个游戏的利润,以《英雄联盟》(以下简称LOL)为例,这款游戏可以说是中国电子竞技发展的基石,是区别于以前任何一款游戏,LOL开启了全民电竞的时代,这款游戏到如今已经有9年了却一直没有衰弱下去,它给中国电竞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掀起了一股狂潮。从这款游戏面世以来,中国电竞行业的利润呈翻倍增长,LOL的所有盈利项目都为以后出现的游戏起到了借鉴意义,也奠定了电竞行业盈利模式的基础。包乌云(2015)认为其盈利重点为销售游戏道具,盈利载体为媒体平台上的推广宣传,盈利杠杆为各大赛事职业联赛的举办。竞技类网游的利润点在于针对客户的需求,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这既提高了用户粘性度,又有助于游戏的推广。随着网络游戏产业链的完善和成熟,网络游戏的衍生产品成为网游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竞技网游衍生产品主要包括游戏角色、道具、海报、玩具等,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网游产业的增值空间。竞技类网游充分利用优势开拓游戏周边全新的市场,游戏内外的联合促销,为网络游戏赢得收益。竞技类网游作为电子竞技的一部分,并且电子竞技运动自2003 年被确认为我国正式开展的体育项目以来,竞技类网络游戏发展迅猛,人们因为它了解竞技游戏,并且开始接受这一竞技项目;这样的机会不仅有助于把电子竞技运动打造成网络游戏运营商新的游戏推广平台,让玩家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获得知识面的扩宽和视野的开阔,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和接受,将成为其未来的主要盈利点。
虽然中国电子竞技近年来发展迅猛,产业链延伸多条,但行业乱象显著,盈利模式不够稳定等问题还是逐一暴露,电子竞技行业现在还是依附于传统行业并不能完全单独脱离出来,其所筑造的盈利高楼并没有坚实的基础,还需要时间去打磨。这点就需要向一些传统电竞强国学习。杨敬研,李颖卓,张平,王莉(2010)认为首先, 韩国电子竞技基本完成了其产业化发展历程。其次, 主流媒体的支持成为韩国电子竞技发展的基石。第三, 韩国电子竞技的人才选拔体系基本完善。而 中国电子竞技的发展需要面向更多人群。电子竞技的发展必须符合国家文化价值观要求。在游戏文化价值形成中, 值得注意的是利用游戏的竞技性, 衍生出电子竞技, 有利于游戏的良性影响的成长, 更有利于大众通过电子竞技提高对游戏文化的认可。这样才能为电子竞技创造足够丰厚的利润。
- 国外文献综述
电子竞技盈利同样来源于电竞设备的更新,与运营商合作收取的流量费用,每年直接为各大游戏公司赚取丰厚的利润。 Francois Rioult(2008)认为,电脑设备供应商们带着极大地热情来参加各大游戏赛事,并为俱乐部提供赞助,在参赛俱乐部成员的队服上面印上品牌的名字,从而提升其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这是传统电竞行业与新兴电竞行业都具有的特征。Yuri Seo(2010)认为,电子竞技由游戏发展而来,而游戏以后必定会与流量挂钩,流量费用会成为电子竞技,游戏公司盈利的一大主要方式。同样,电竞俱乐部以后会成为主流,广告效应,粉丝效应也会成为电子竞技日后盈利的方式。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 上市公司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电子元件行业的数据文献综述
- 高管团队异质性、研发投入与业绩增长文献综述
- 债务重组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2年-2017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分析文献综述
-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重污染上市公司为例文献综述
- 新能源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 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分析——以中国化工并购瑞士先正达为例文献综述
- 区块链在商业银行跨境清算中的应用——以招商银行为例文献综述
-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实证研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