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个人所得税再分配效应研究—一浙江省为例文献综述

 2021-12-27 20:34:57

全文总字数:4754字

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长期以来,针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各国学者都对其展现出极大的研究热忱。

而利用税收手段对收入分配差距进行调节以及税率结构累进性的计量讨论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其中对于个人所得税再分配效应的大小各国学者均有不同的研究认知。

(一)国外研究成果在目前国际学术界内,由Musgrave&Thin(1949)[1]提出的MT指数,是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框架下测定税收累进程度的方法,其被定义为税前基尼系数减去税后基尼系数,通过比较两者的变化来测定衡量税收累进程度。

这是目前国外学者常用的测量税收的再分配效应指标。

同时强调了低税率对于调节收入的公平性。

不同于MT指数简单地对税前税后基尼系数的前后对比,Kakwani(1984)[2]通过对MT指数的分解,在对纳税人缴纳税收进行排序的基础上,从横向和纵向公平等不同角度分析了个税的再分配效应与税收的累进影响。

Allen和Campbell(1994)[3]通过对美国在1916-1986年的个人所得税数据的时间序列回归分析,发现宏观经济发展、财政状况和就业率等因素会对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性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发现在面对不同收入阶层的家庭时,其对高收入家庭的调节力度远远大于中低收入家庭。

Wagstaf[4](2001)研究了15个OECD国家中个税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发现不同国家个人所得税累进性的主要构成要素是不同的, 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三大类: 澳大利亚、 法国、 意大利、 荷兰以及西班牙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性主要来源于税率结构; 除了澳大利亚外的其他英语国家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性则主要来源于免征额; 而最后剩余国家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性则受多种要素的影响,研究表明上述税制要素都会对个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产生重大影响。

而Bird和Zolt[5](2005)则主要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的个税对收入差距调节作用的影响研究,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计算得出发展中国家的个人所得税无论是占GDP的比例还是占全部税收的比例均大幅低于0ECD国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