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4035字
文献综述
股权激励的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内外有关股权激励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
-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股权激励与经营业绩的关系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股权激励制度与公司业绩关系的研究上,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结论:无关论、正相关论和双重效用论。
- 无关论。股权-业绩无关论是指股权激励制度与公司业绩之间没有相关性,实施股权激励制度不会对公司业绩带来影响。Deserts和Lehn(1985)对股权激励制度的研究较早,她们统计了美国511家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和业绩,发现无论持股比例如何变化,公司的业绩并不随其改变。Jensen和Murphy(2000)选取73家制造业企业进行了研究,这些企业分别是1969-1983年业绩排名较好的,通过研究发现股权激励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公司的价值,但是这种影响微乎其微,基本可以忽略。
- 正相关论。股权-业绩正相关论是指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之间具有正相关性,实施股权激励制度能够给公司业绩带来正面的影响。根据逆向选择的原理以及从信息传递的角度出发做出解释,支持管理层持股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可以向外界反馈公司良好的经营状况,因此可以从侧面反映出管理层持股与企业成长性呈正相关性。Larker(1983)通过研究授予经理人员股票期权的公司业绩变化发现,当公司推行股权激励计划时,股价会超正常水平的上涨,从而提高企业业绩,从侧面反映出对企业成长性的提高。Meehan(1995)通过对美国1979-1980年间工业企业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股权激励制度的实施可以促进企业价值的增长,也就是说它们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Berger(2005)以期权作为分类标准,观察不同企业业绩的变化,发现企业业绩与经理层持股比例有关,持股比例越大,业绩越好,从而得出股权激励制度与业绩具有正相关的关系。
- 综合论。综合论是指股权激励制度与公司业绩之间存在着不确定的关系。这种关系随着经营者持股比例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但变化的趋势并不确定。Stulz(1987)认为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在一定条件下非线性相关,两者之间的关系受到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影响。当管理层持股比例较多时,其拥有较多的权利,这会造成其自主权利的放大,为满足个人动机需求从而放弃维护企业的最大利润,此时两者呈现曲线相关,在此条件下激励比例相对较低时,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负相关,随着激励比例的增长,两者又呈现正相关。Murk,Heifer和Vishnn(1988)从1980年美国《财富》500强中选取了371家公司,对其中部分企业进行了统计,将经营者持股比例设为解释变量,将托宾Q值设为被解释变量,然后对两者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回归分析发现,经营者持股比例确实能够影响企业的业绩,并出现业绩与经营者持股比例呈现阶段性变化,当经营者的持股比例在25%以上和5%以下时,业绩与持股比例呈正向变化;但是当持股比例在5%-25%之间时,业绩却随着持股比例的升高而降低,这种非单调线性关系是综合论的体现。
-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股权激励的研究情况要比国外复杂得多,与国外相比,国内关于股权激励的研究较晚,但从研究内容上来看,也主要集中在股权激励与业绩的关系上,分为无关论、正相关论和综合论。
- 无关论。无关论是指公司是否实施股权激励制度对其自身的业绩没有影响,公司的业绩的变化由其他因素决定。对于持有无关论的观点,国内也有许多较为典型的研究者。魏刚(2000)选取了816家上市公司,根据1998年公司公布的年报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发现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与股权激励制度实施情况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他认为股权激励制度本质上是一种分发福利的方式,不能促进公司业绩的增长。陈湘永等(2000)从股权结构的视角对上市公司的统计发现,股权结构不能影响公司业绩。袁国良、王怀芳、刘明(2000)以持股比例为解释变量,以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对50家上市公司进行了研究,发现两者不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除此之外,他还将研究对象分为国家控股和非国家控股,发现即使是以非国家控股企业为研究对象,股权激励制度也不能促进企业业绩的增长。徐二明、王智慧(2000)以1998年10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发现企业业绩与公司股权激励制度的实施无关。
- 正相关论。正相关论是指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之间具有正相关性,实施股权激励制度能够对公司业绩带来正面的影响。通过查阅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发现,大部分学者认为股权激励制度与公司业绩呈正相关关系。刘国量、王加胜(2000)以1999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得出随着经营者持股比例的提高,公司的业绩也随之出现增长。张晖明、陈志广(2002)以2000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得出股权激励制度的实施比例与经营者报酬具有正相关关系,随着持股比例的增长,经营者获得的报酬也随之提高,而当时经营者报酬是以公司的业绩为依据的,也就是说只有业绩提高了,经营者报酬才会提高,因此得出,股权激励制度可以促进公司业绩的增长。周建波、孙菊生(2003)通过对2002年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进行考察,发现公司的发展能力决定着股权激励制度与公司业绩的关系,党公司发展能力越强时,股权激励制度与公司业绩的关系越显著,当公司发展能力越弱时,两者之间的关系越不显著。曹凤岐(2005)在对股权激励制度的缺陷进行研究时发现,实施股权激励制度的企业很少存在人员薪酬滞后的现象,从侧面证明了公司业绩与股权激励制度具有正相关关系。游春(2011)对2005-2007年上市的中小板企业进行研究,得出公司业绩随着董事会成员持股比例的增大而提高,说明股权激励制度可以促进公司业绩增长。1998-2003年之间,虽然我国股权激励制度尚处于探索阶段,但是当时我国经济处于高增长阶段,整体的宏观环境较好,因此公司业绩受其他不良因素影响较少,所以股权激励制度的实施,可以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 综合论。国内学者在对股权激励制度进行研究时,部分学者发现公司业绩与股权激励制度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不能用单一的关系去描述两者之间的变化趋势。李增泉(2000)通过对1988年当年上市的公司进行调查统计,发现虽然公司业绩与股权激励制度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但是如果按照股权激励比例进行划分,然后再观察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发现当持股比例较大时,公司业绩与股权激励制度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股权激励比例越高,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也随之提高;因此,李增泉认为当经营者的股权激励达到一定比例后,股权激励的影响还是显著的。吴淑混(2008)对2004-2006年间的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统计,发现公司业绩受到持股比例、股权集中等影响;张宗益、宋增基(2009)选取了1997年前的129家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股权激励制度与公司业绩之间存在着曲线关系,激励水平的提高,使得公司业绩出现先降低后增长的现象。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国外对股权激励制度的研究较早,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股权激励制度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上,包括无关论、正相关论和综合论。国内对股权激励制度的研究较晚,但主要研究内容与国外基本一致。然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研究,都是对宏观样本的大量统计,缺少对特定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具体研究。所以本文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从诶斯顿公司股权激励制度出发,深入研究诶斯顿公司股权激励制度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并且通过分析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对企业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企业成长能力等相关财务指标的影响,建立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反映出股权激励对企业成长性的正相关性,实现股权激励的正激励效果,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地股权激励方案,提高企业的成长性。
参考文献:
- 李增泉.ensp;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一项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ensp;会计研究,ensp;2000,ensp;(1):ensp;24-30.
- 朱勇国.《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研究》.2012 年 8 月,54-89.
- 董丽娟.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2):7-20.
- 涂霖养.民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 中国证券期货,2011(12):33-35.
- 吴嵩彬.高科技企业股权激励模式的比较及设计[J].财经界,2013(16):75-77.
- 李文琦,金香淑.股权激励制度现状与问题分析[J]. 商业经济,2014(16).
- 徐宁,任天龙.高管股权激励对民营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机理—基于双重代理成本中介效应的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14(04):56-61.
- 刘玉灿,张琳华.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42-48.
- 夏波.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的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J].商业会计,2016(08):10-12.
- 田旻昊,叶霖.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现状及效果[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2):8-9.
- Wang L C, Wang M. Empirical Study of Equity Incentive and Performance of Chinese Listed Company[J].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mp; Economics, 2014.
- Christoper S,Armstrong,David F.Lack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Equity Incentives and Accounting Irregularitie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 2010 (2).
资料编号:[25312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 上市公司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电子元件行业的数据文献综述
- 高管团队异质性、研发投入与业绩增长文献综述
- 债务重组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2年-2017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分析文献综述
-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重污染上市公司为例文献综述
- 新能源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 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分析——以中国化工并购瑞士先正达为例文献综述
- 区块链在商业银行跨境清算中的应用——以招商银行为例文献综述
-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实证研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