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5180字
关于股权激励的文献综述
股权激励制度产生于20世纪中后期的美国,根本目的在于解决公司所有者和管理层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企业价值下降的问题。随着对委托代理理论、双因素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等理论研究的深入,对股权激励理论的运用与研究飞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股权激励被引入我国,2015年12月31日我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至今,对股权激励的研究已经形成潮流,国内外许多学者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研究股权激励制度实施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得出的结论主要分为三类: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呈正相关、负相关、无明显关系,也有研究表明股权激励对公司价值的作用存在区间效应。
- 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
- 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正相关
股权激励政策的实施使公司所有者与管理者形成利益共同体,减少管理者的短视化行为,降低委托代理成本,提高管理质量,从而提升企业业绩,对于公司的长期发展具有积极影响。虽然研究层次和角度不尽相同,研究方法各异,但是国内外肯定股权激励的作用的研究和理论占主流。
Murphy(1985)根据1964年至1981年期间美国的73家公司的数据,研究公司所有者利得和管理者收入的关系,发现这73家公司的股权收益与461名管理者的收入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Francis与Smith (1995)基于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的激励效果的深入研究,得出了股权激励可以有效减少管理者的短视行为的结论,这是因为管理者承担了股东和管理者双重身份和责任使其更加注重公司的长远发展。以异常报酬率作为评价指标,Kedia和Mozumdar (2002)收集了1995年至1998年纳斯达克上市的200家公司的数据展开有关股权激励政策的实施效果的深入分析,并指出了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呈正相关,肯定了股权激励在提升公司价值方面的重要作用。以美国1995年至2005年间首次宣布实行股权激励方案的公司为样本,Tzioumis (2008)在分析后发现这些公司的委托代理成本有较大的下降,为企业节约了开支。Eliezer和Shivdasani ( 2011)以2007年至2011年上市1000家公司为样本展开分析,其中在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的激励效果方面,他们发现股权激励对于公司的业绩有明显的正激励作用。
张俊瑞等(2009)通过调查市场受欢迎程度和经营业绩分析股权激励政策的效果,根据他的发现,在股权激励政策的作用下以上两个方面都有较为显著的积极反映,说明了股权激励政策对于公司业绩有提升作用;张瑞俊等(2009)还指出现金式薪酬的短期导向缺陷在股权激励制度实施的影响下可以被有效解决。何凡(2011)在对我国2006年至2010年推行股权激励政策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呈相关。通过建立非平衡面板数据,他深入分析了股权激励政策对于企业治理质量的正面作用。刘佑铭(2012)通过实证分析法研究我国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的关系,发现公司的委托代理成本和业绩受到管理者的持股比例的影响,即管理者持股的事实能使管理者更加谨慎支出,从而减少委托代理成本,而这些都得益于股权激励政策的实施。
- 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负相关
也有研究发现股权激励政策意味着管理层和员工的股份份额提高,降低了公司股份的市场流动性,导致投资风险增大,融资成本提高,同时增加了高管违规操作的可能。从长远看股权激励带来的企业业绩提高的收益低于股票期权本身。
Fame和Jensen (1983 )指出股权激励政策的实施往往意味着股份市场流动性的降低,从而使投资者所承担的风险增大,投资者会产生增加风险报酬的诉求,导致融资成本的提高,最终不利于企业的业绩的提升。Aboody(1999)参考了100家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情况,通过研究发现,在方案实施的前期对企业业绩产生了积极影响,后期对企业业绩的提升却低于股票期权本身,出现了负面作用,因此他们认为股权激励方案只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企业绩效,长期看来,他们之间的关系仍呈负相关。Ohad Kadany和Jun Yang (2006)认为股权激励不仅会使公司的经营风险大同时会提高公司的委托代理成本,因为股权激励的实质是高管持股比重增大,当该比重达到某个临界值高管对公司取得了一定的控制权容易出现高管为谋利而进行违规操作如财务数据造假等。
王秋霞和陈晓毅(2007)对9家推行股权激励政策的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分析,他们采用了降维和因子分析的方法计算出囊括了多个财务指标的各个上市公司的综合财务指标,最终的结果表明股权激励政策对于公司业绩不仅无明显帮助而且产生了负面影响。以2009年的10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章雁(2010)经过数据收集和建模发现管理层持有股份比重大于60%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对于企业业绩的作用是消极的。曹晓丽和杨敏(2014)将净资产收益率作为企业业绩的变量替代,分析了2008年至2011年期间沪深股市A股年报,探究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委托代理成本的实证关系,结果指明企业委托代理成本提高带来的管理层薪资的提高对于企业业绩产生了明显的正向作用,而股权激励带来的管理层持股比例的提高对于企业业绩有较为显著的消极影响。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 上市公司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电子元件行业的数据文献综述
- 高管团队异质性、研发投入与业绩增长文献综述
- 债务重组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2年-2017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分析文献综述
-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重污染上市公司为例文献综述
- 新能源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 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分析——以中国化工并购瑞士先正达为例文献综述
- 区块链在商业银行跨境清算中的应用——以招商银行为例文献综述
-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实证研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