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2022-01-19 22:40:42

全文总字数:4944字

文献综述

国外研究状况:

1995年尼克·里森在新加坡分行进行金融衍生工具投资导致巴林银行倒闭震惊了国际银行业,巴塞尔委员会和各国监管当局都加强了对操作风险的监管与研究。国际银行业对操作风险的研究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为分界线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前《新资本协议》时期,在经历了1997年全球金融动荡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1998年9月22日发布了《关于操作风险管理的报告》、《银行组织内部监控体系框架》和《关于银行透明度的建议》等三个重要文件,正式建议商业银行改进监控机制和加强内部风险管理,确保银行体系的安全。第二个阶段是后《新资本协议》时期,巴塞尔委员会重点推出了《新资本协议》。

2004版本的《新资本协议》包括最低资本要求、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这三大支柱。对于操作风险做了重点监管和要求,如在最低资本要求方面,做了这些要求:一是首次明确提出将操作风险纳入资本监管的范畴,即将操作风险作为银行资本充足率分母的一部分;二是提出来三种计算操作风险监管资本的方法: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含替代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三是要求监管当局要根据严格的标准确定银行计量操作风险监管资本的方法,同时监管其操作风险资本的配置过程。

2010年12月10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通过总结近年来操作风险管理和监管实践经验,发布了指导性意见——《操作风险管理和监管的良好作法》。这份文件把监管机构对操作风险的监管职责作出了明确的界定。

美国金融机构对风险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董事会通过确定总体的风险管理原则和基本的控制战略;二是确定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和体系;三是制定风险管理的一整套政策和程序;四是运用风险技术监测工具。

德国商业银行采用了巴塞尔委员会关于操作风险的定义,但在操作风险的分类上却有所不同,它们将操作风险分为四类:人员关系风险、内部控制风险、信息技术系统风险和外部行为物质资产风险。并在对各类风险定义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细分,定义每一子类型中所包含的具体事件及行为。

顾京圃在国际领先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经验中通过对德意志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美国银行以及摩根大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分析,启示我们一要推崇风险管理文化;二要重视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建设;三是将操作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四要开发风险控制自我评估体系;五要设立同意的关键操作风险指标;六要建立对操作风险的审计监督机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