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员工持股计划激励效果研究文献综述

 2022-02-15 22:06:15

全文总字数:3864字

上汽集团员工持股计划激励效果研究述评

引言

员工持股计划:经济学 、心理学分别对员工持股计划有不同的理论解释。经济学中的双因素理论(Kelso ,1967)、分享经济理论(Weitzman ,1984)认为劳动者作为企业的关键性生产要素,需要分享企业的剩余权益。

心理学中心理所有权理论(Pierce ,1991)认为通过持股让员工具有了对公司的心理所有权,激发了主人翁精神。我国的经济学家蒋一苇提出的职工主体论也对员工持股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基于这些理论,通过员工持股,让员工从公司盈利获取股份盈利(利润分享或者股票价格上涨)将最优化人力资源;员工持股允许员工有更大的控制权,增加了决策参与;员工持股促进了更友好地对公司的态度,引致亲社会行为,心里所有权对组织的所有感加强了对公司的认同,有更大归属感的员工将更加关心公司的长期目标,从而避免了短视行为。

本文基于对上汽集团员工持股计划的实际案例出发,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在混合所有制研究:第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机和影响研究;第二,员工持股计划的动机和影响研究;第三,上汽集团(国企)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必要性的研究。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机和影响研究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机进行了研究。国外学者Shleiferamp; Vishny (1997)从代理问题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他们发现国有企业在保留部分股权的基础上引入民营企业资本,能够确保国有企业与引入的新企业保持目标统一化。

在国内,学者李善风等(2019)认为在国家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是为了私有化,而是为了在实现各种所有制经济共赢以及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做强做大公有制经济。黄群慧和余菁(2013)提出国有企业积极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机是将公有制资本与非公有制资本的优势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