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审计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2022-02-17 21:48:28

全文总字数:8795字

文献综述

2009年,中国创业板市场正式开启,掀开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新章程,同时也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创业板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市场,不同于其他市场,它的存在是专门为了帮助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新兴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并为高科技企业的金融筹资进行资本运作,它时常也被称为“二板市场”、“另类股票市场”、“增长型股票市场”等。从创业板产生起,截至到目前已经发展了10年多,从当初仅有的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到现如今的800多家公司挂牌上市,就能充分证明创业板已经越来越成为上市公司青睐的板块。

然而,创业板虽然创造了很多经济神话,但由于其自身制度的缺陷和其上市公司大多是初步发展、经营不稳定的中小企业,门槛较低的原因,出现了很多造假违规的现象。因此,对于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外部审计存在较大风险,需要更加审慎,并对重点项目增加审计测试流程。

1 国外研究现状

1.1 国外关于审计问题的研究现状

国外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己经有多年的历史,发展时间长,理论基础较国内而言更为成熟,对审计问题影响因素以及模型的研究也已经历经了漫长的时间。

1999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重新界定了内部审计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与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它通过规范化、系统化的方法,评估并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目标”,这强调了内部审计要在公司治理领域发挥作用。

2002年4月,IIA在对美国国会关于萨班斯法案的意见陈述书中讲到内部审计、外部审计、董事会以及高层管理人员被称为是有效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近年来,随着国外一系列财务丑闻案的发生,有关内部审计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这些研究从理论和实证方面对以下问题做了分析: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治理结构与内部审计的模式;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整合;公司治理下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不同治理主体对内部审计服务需求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