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哈佛框架的金发科技公司财务研究文献综述

 2022-02-21 20:09:57

1国内外研究概况

1.1国外研究概况

由于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企业对资金的要求也越来越庞大,为了弥补自身的发展需求,向银行贷款成为了必然的选择,于是财务分析便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应运而生了。最初的财务分析主要是银行用于评测借贷企业的经营风险及偿债能力的手段,随后财务分析渐渐渗透入各行各业,成为企业日常经营的一部分。而今,传统的财务研究方法越来越不适用,于是哈佛大学的Palepu、Healy和Bernard(2000年),提出了哈佛理论框架,它以企业的战略分析为基点,通过研究企业的会计、财务,得出对企业前景的判断,从而对企业的战略选择、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财务风险做出全面合理的评价。它突破了以往传统财务分析滞后性的弊端,不仅关注财务数据,也关注了非财务数据,使现代财务分析理论更加科学全面。[1]

在最核心的战略分析中,主要用到PEST分析、SWOT分析和波特五力模型分析。PEST模型由Johnsomn和Scholes提出(1999年)[2],其在政治(Politics)、经济(Economy)、社会(Society)和技术(Technology)四个方面对企业宏观环境进行分析,评价企业的战略目标制定及其对发展的影响。Heinz Weihrich创立了SWOT理论[3]。这是一种基于企业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的内外部环境和竞争条件来分析企业战略的方法。波特五力模型由Michael Porter(1979年)提出[4],模型包括同行业竞争、潜在竞争者威胁、替代品威胁、供应商及购买者的议价能力,以此来分析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能力并决定正确的竞争策略。

在财务分析中,主要用到比率分析法和杜邦分析法。杜邦分析法出现于1910年,由杜邦公司创始人Pierre DuPont与Donaldson Brown创立[5],是最早出现的财务分析模型,它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指标,通过各项财务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评价企业盈利能力与支付股利的能力。比率分析法通过分析流动比率、产权比率、存货及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等比率来对企业经营风险、盈利能力及营运能力进行评价,从而挖掘而出企业存在的财务问题。

1.2国内研究概况

我国国内对财务分析的相关研究相对于西方国家起步较晚,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经济形势不断向好,我国国内对于财务分析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从柴训洲(2006年)首次将哈佛分析框架引入石油化工行业财务分析研究以来[6],我国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哈佛框架用于财务分析。

杨兆平(2012年)同样将哈佛分析模型运用于石油化工行业,对中国石油集团展开了综合分析评价,阐明了其未来主要面对的风险。[7]

滕忠路(2013年)首先将哈佛模型应用于电器行业企业的财务分析,跳出了先前总是研究石油工业企业的老模式,他认为哈佛模型在家电行业也可以良好应用,可以更好的研究企业发展前景,并有利于中国的会计准则标准与国际接轨。[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