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能力、投资者情绪与IPO抑价文献综述

 2022-02-22 21:16:23

一.IPO抑价之谜的信息不对称理论解释——基于完全理性视角的解释

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定价偏低的现象,即IPO股价在交易首日出现大幅上涨的趋势,一直受到学术界、业界和监管机构的关注。IPO抑价的惊人经验规律性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不断探讨的话题。目前对于IPO抑价的解释中,讨论最多的是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也被划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1]

(1)委托代理理论,即发行人(委托方)和承销商(代理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Baron(1982)认为,承销商相对于发行人拥有更多的信息,而承销商为了降低自身的风险,会有意地压低发行的价格以提升自己的发行成功率[2]

(2)“成功者的诅咒”(winner curse),是指不同的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Rock(1986)认为,持有信息的投资者往往会选择价值被低估的股票进行认购,以此获得收益;而不知情的投资者通常会认购几乎所有的新股,而这类投资者中签的大多数都是价值被高估的股票,导致其利益受损[3]

(3)Allen和Faulhaber(1989)提出的信号假说理论,是指发行人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发行人通过压低发行价格传递企业内在价值的信号,亦是公司为区别于自己与差公司而承担的代价,这些代价可以在企业日后再发行股票时以高价配股获得补偿。而内在价值差的公司则不具备这样效仿的成本,因为其内在价值难以支撑股票发行后持续增长。所以发行价格较低是发行人对投资者传达的“信号”[4]

二.企业创新能力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Aboody D和Lev B(2000)研究表明,研发投入是信息不对称的来源之一[5]。研发投入又直接与企业的创新能力挂钩,所以企业创新能力与IPO抑价之间也应当具有关联。

关于企业创新能力对于资本市场的影响,国内外学者从公司绩效(包括长期收益与短期收益)、股票市场(包括股票价格波动性、IPO抑价)等多个角度均有所研究。

在公司绩效方面,Hall, BH等(2009)开发了一个结合了创新成功的信息、研发支出和生产率指标的模型,并对意大利中小企业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过程创新(process innovation)与产品创新(product innovation)这两种创新方式都对公司绩效均产生积极影响[6];李江雁等(2016)重点研究了移动互联网公司,发现科研能力的提升对于公司绩效起到正向作用[7];李常洪等(2016)、王许利和王周伟(2016)通过建立CDM模型,分别采用中小板企业、创业板企业的数据,分析结果均表明投入产出对公司绩效具有正向作用[8-9];尹美群等(2018)认为,前期的创新投入对企业当期的绩效具有正向作用,而当期的企业创新投入却对当期绩效有负向作用[10];Guo和Zhou(2016)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创新能力指数,并研究其对IPO企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对产品创新的研发投入增加使得企业自身在短期(IPO前三年)可能取得更大的异常收益[1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