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一) 国外研究现状
1.公司治理问题的思想渊源
亚当.斯密1776 年在《国富论》中就意识到了“两权分离”现象并提出了质疑,虽然亚当.斯密在论述中并没有使用公司治理这一术语,但他谈到的问题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公司治理。1932 年,伯利和米恩斯(Ber1e 和Means)在《现代公司私有产权》中,首次提出了现代公司普遍存在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即“两权分立”问题。
2.公司治理的概念和定义
关于公司治理,学术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国外学者分别从公司治理的作用、公司治理问题存在的条件、公司治理的基本问题、制度安排、组织结构、广义治理等角度对公司治理进行了定义和解释,比较具有代表性是的定义是OECD 在《公司治理结构原则》中给出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据以对工商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规定了公司的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诸如,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厉害相关者。并且清楚地说明了决策公司事务时循的规则和程序。同时,它还提供了一种结构,使之用以设置公司目标,也提供了达到这些目标和监控运营的手段。”
3.公司治理的分类
OECD (1955) 和克劳福德(2000) 等采用的内部人一一外部人模式分类。按照这种分类,内部人模式表现为高度集中的所有权,较差的资本市场流动性以及高水平的交叉持股。而外部人体系特征是股权分散、公司间持股水平低、公司控制权市场活跃。伯格洛夫(1997) 认为,存在保持距离型和控制导向型两种模式。在保持距离型模式中,投资者一般通过第三者入公司控制权市场或法院(在破产的情况下) 来干预管理; 而控制导向型模式则是投资者直接介入经营管理决策。
莫兰德认为公司治理模式分为市场导向型和网络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市场导型(market-oriented) 模式,又称为股东治理模式,以英、美和加拿大,对公司的信息披露具有严格要求,常被称为以信息披露为基础的制度; 网络导向型(net-oriented)模式,也称为关系导向模式,以德日等国为代表,突出银行在公司治理的核心地位主要借助主银行或全能银行的外部化治理机制和不同利益主体共同参与的内部治理机制被认为更接近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 上市公司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电子元件行业的数据文献综述
- 高管团队异质性、研发投入与业绩增长文献综述
- 债务重组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2年-2017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分析文献综述
-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重污染上市公司为例文献综述
- 新能源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 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分析——以中国化工并购瑞士先正达为例文献综述
- 区块链在商业银行跨境清算中的应用——以招商银行为例文献综述
-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实证研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