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对企业避税的影响研究
文献综述
我国已全面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同时,各种税收优惠政策相继出台,企业纳税筹划又面临新的问题。本文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角度研究企业避税问题,进而研究在不同避税方式下企业选取相应的内部控制机制,希望能够帮助企业在避税行为中重视内部控制的作用,在避税与反避税的博弈中寻找新的平衡点,以帮助企业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一 内部控制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内部控制应运而生,其概念的发展和演变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具有权威性的内部控制概念框架,是1992年9月美国C0S0发布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该框架提出了内部控制的概念、目标及其五个要素,认为内部控制是为保证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遵循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等目标的实现,由公司管理者以及其他员工所实施的一系列程序。《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还明确了内部控制的内容,由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和监控五个要素构成。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内部实施的一项管理活动,其后果也牵扯到企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目前国内外学者大多认同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将对盈余管理产生抑制作用:比如胡曲应、卢晓明(2016)证实内部控制质量会抑制会计选择盈余管理程度,但是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与内控质量无显著相关关系。国外的 Altamuro and
Beatty(2010)就曾证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活动在抑制应计盈余管理活动的同时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活动也有消极效应。还有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罗珊梅等(2019)从管理层角度出发,论证了在对盈余管理活动进行细分后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和权力高管的应计盈余管理活动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但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却引发了更加严峻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周雪梅,2018)。张友棠、熊毅(2017)以产权性质为切入点发现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后,民营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的增长速度高于国有企业。张友棠、熊毅(2017)也发现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显著负相关。
二 企业避税文献:
企业避税是企业在会计核算中通过收入支出相关的核算政策选择、纳税基础的报告以及应纳税所得额等的计算方法筛选方式开展的规避纳税义务的企业行为。Hanlon 和Heitzman(2011)指出企业避税是基于委托代理冲突的动机,高管人员通过规避税收义务,控制较多现金流以满足在职消费、构建商业帝国等自我利益最大化的行为。由此可见,企业避税和其内外部所处环境是分不开的。在外部环境下,陈冬等(2016)研究发现,国有企业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创造税收的重要载体,其避税行为与经济周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经济下行期,国有企业会降低避税程度,呈现出“逆经济周期支持效应”,目前尚未有关于民营企业税收规避行为与经济运行情况关系的研究。王亮亮(2016)的研究表明,金融危机期间企业的避税程度显著提高,原因是公司的外部融资环境恶化,内源融资需求大幅提高。其次,舆论环境也影响着企业的税收规避行为,张茵等(2017)的研究表明社会信任会对企业的避税程度产生影响,企业所处地区的社会信任水平越高,税收规避程度越高。在内部环境下,企业避税也与很多条件息息相关,谢香兵(2015)的研究表明,国有企业的实际所得税率显著高于民营企业的实际所得
税率,股权性质不同的公司的税收规避的能力和动机存在显著差别。这说明企业的股权特征影响着企业的税收规避行为。王雄元等(2016)研究发现,股权质押与企业的税收规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 上市公司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电子元件行业的数据文献综述
- 高管团队异质性、研发投入与业绩增长文献综述
- 债务重组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2年-2017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分析文献综述
-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重污染上市公司为例文献综述
- 新能源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 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分析——以中国化工并购瑞士先正达为例文献综述
- 区块链在商业银行跨境清算中的应用——以招商银行为例文献综述
-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实证研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