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有垄断企业的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2021-09-27 00:15:10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有企业已经不可避免地加入到市场竞争的行列,随之而来的是经营风险也在不断加大。要想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顺应时代的发展,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管理现状,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近几十年中外企业经营失败的案列可以看出,内控管理失效是经营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管理松散、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国有资产流失以及企业内部腐败滋生的现象。国有企业余国外成熟企业,升值是民营企业相比,在内部管理水平方面相对较低。因此,作为我国中流砥柱的国有企业,尤其是更为大型的国有垄断企业,更是要认真梳理业务流程,顺应时代需求,结合国企在自身的提点,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制,并认真有效贯彻执行,对风险进行全方位有效管理,是国有企业必须重视的当务之急。

一、内部控制理论及内部控制概念

任何经济理论的发展成熟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内部控制理论也不例外,从内部控制理论出现开始到现在,大致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这五个阶段。

1992年,COSO报告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是:内部控制是一个受到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人员影响的过程,该过程的设计是为了提供实现以下三类目标的合理保证:经营的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法律法规的遵循性。在这个定义出现后,就有人批评说该定义宽泛且模糊,后又改进,出现的新的COSO报告。

在我国,2008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颁布实施,对于内部控制的定义是: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为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等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国有企业,在很多国家中并不是占统治地位,而且也并不是企业的主流组织形式,因此国外对于国有企业的研究不多,也不系统全面,更别说国有垄断企业的研究了。针对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成果更是少之甚少,因此,本文主要参考了我国对于国有垄断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文献。

学者沈宏从国有发电企业的角度出发,认为这类国有垄断企业的内控存在的问题有:1、对内控管理的内涵认识不足,观念落后;2、企业监督不力,内部控制存在漏洞;3、内控力量仍显薄弱;4、缺乏内控激励机制。[1]

学者王晓旭认为问题有:1、控制存在被动管理的现象;2、治理结构不完善;3、产权关系不清晰;4、监督机制不健全。[2]

学者薛国龙认为问题在于:1、内控制度流程复杂,执行力不强;2、市场风险意识薄弱,项目管理不到位;3、人力资源关系复杂,激励机制不完善。[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