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苏州古典园林为文人私家园林,造园者在经营山水之外更注重园林意境的表达。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园林开始推广夜游项目,包括一些夜间演艺产品例如昆曲,以对传统文化遗产进行合理利用和发展。网师园是目前苏州唯一开放的夜游园,也是最早开展夜间演艺的园林。然而,其昆曲演艺表演方式单一、游客观赏难度大、相关科普较少。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探究园曲同构对于发展苏州古典园林和昆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探究在夜间如何结合昆曲演艺再次呈现园林的独特审美意境,以期为日后网师园夜景观营造以及通过观赏昆曲演艺提高游客在园林的审美感受提供启发性建议。本文对国内外的园林与昆曲的研究文献进行概括总结,以期对论文中园林昆曲演艺的研究有良好的借鉴意义。对于搜集到的研究文献大概分为以下三类:
一:国内外对园林的研究
近20年苏州古典园林研究大致分为3个阶段。1997-2004年为逐步提升阶段,伴随着苏州古典园林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相关研究受到关注,但研究总量较少,以针对案例的描述介绍和定性研究为主。2005-2010年为显著攀升阶段,研究文献数量的平均年增长率为28.5%。在传统的景观、空间和审美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拓展到生态学、行为学、宗教学等领域,人们对苏州古典园林价值的认识日趋深化。2011-2020年为深化发展阶段。该阶段中虚拟现实技术、空间句法等现代研究方法层出不穷,深层次的园林营造思想与文化内涵正被不断探索与揭示。
“园林文化与特色”主题关注苏州古典园林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艺术特色研究注重以诗画视角解读苏州园林,阐述其“以无形之诗情画意,构有形之水石亭台”的造园特色。王舒扬等剖析苏州园林和山水诗相似的审美特征和追求;乐志等结合苏州古典园林实例探讨了绘画原理与园林设计方法的转换方法。园林文化研究一方面分析苏州园林所蕴含的吴文化、花文化、书法文化等传统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关注苏州园林体现的文化价值观。例如,居阅时探讨苏州园林主人隐居求仙的文化思想,金学智辨析了苏州古典园林天人合一的生态文明价值观。
“园林意境与审美”主题探讨了苏州古典园林意境及其赋予人们的审美体验。屠苏莉等从意境感知与时空变化等方面分析了苏州古典园林“情景交融”的意境创作特点。阴帅可运用现象学方法分析环秀山庄意境审美过程中“言“象“意”三者的关系。相关研究表明意境是超越园林实体的思想空间,“景有尽而意无穷”是苏州古典园林之精髓。“美学“审美”等关键词频现,研究一方面溯源苏州园林美学的哲学基础,从时空观、场所精神中探索其审美价值;另一方面,通过视线视域分析、色彩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其美学特性进行定量研究。
最新的园林理论,莫过于景观都市主义、绿道和绿色基础设施。道格拉斯·斯宾赛(2009)介绍了AA的景观都市主义。它试图通过景观过程和标量模型,把岌发可危的生态环境,支离破碎的社会构成和迅速多变的生产方式联系起来。胡一可等指出景观都市主义理论在描述城市,构建城市结构,重拾社会、文化及美学意义、转换尺度等方面的优势所在;并前瞻性地提出了景观都市主义有被泛化的危险。
从2010年以来的研究趋势可以归纳为“溯源”“融合”“深化”3个关键词。“溯源”不是简单地回顾历史、师法古人,而是注重从传统文化、园林典籍中吸取造园经验,从而指导当代园林研究与实践;“融合”则表现为借鉴美术学、文学、历史学等学科方法探索苏州古典园林跨学科研究的新路径;“深化”是在传统造园要素与物质形态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术和理念分析苏州古典园林更深层次的奥妙。
二:国内外对昆曲演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的研究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