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参与意愿与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17 10:19:29

研学旅行的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学”与“游”具有天然的耦合关系。近年来,随着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文件,给予研学旅行政策支持,研学旅行成为学术界和业界的热点话题,越来越受大众的青睐。对于研学旅行的研究,国内外研究文献都有所贡献,但经整理发现现有的研学旅行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概念内涵的界定、群体的需求动机与行为研究、市场经营模式和产品开发、研学旅行目的地与基地建设、政策规范等几大方面[1],缺少对研学旅行主体的深层次研究,本研究基于推拉理论,针对中小学生这一群体对研学旅行的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全面揭示杭州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了解杭州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参与意愿及发展现状,同时借助研学旅行的影响因素来探讨现阶段研学旅行项目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研学旅行发展的具体思路与对策,以真正切实达到杭州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目的与意义,促进杭州市中小学生研学旅游的发展,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弥补研学旅行的研究主体与主体需求不足的缺陷,丰富研学旅行的理论研究。

关键词:研学旅行; 推拉理论;杭州市中小学生;参与意愿;影响因素

  1. 文献综述
  2. 国内外研学旅行研究概述

通过收集整理国内外关于研学旅行的文献资料,我们发现关于研学旅行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概念的界定

纵观国内外,人们对于研学旅行的定义没有统一的标准,国内学者多采用研学旅行或者修学旅行,而国外学者更倾向使用教育旅游一词,他们认为研学是孩子们成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像Ritchie等人认为教育旅游是旅游者把“学”作为主要或者次要的旅游活动,通过活动帮助孩子成长,获取跨世界的文化理解能力等,这些活动包括普通教育旅游、成人教育旅游、国内国际大学及学生的旅行[2]。然而不同的国家根据各自的特色又有不同的称呼,如在现代旅游的诞生地英国把研学称其为“大陆游学”(the Grand Tour),而在日本则被称为“修学旅行”最早源于明治维新时期,其修学目的是为了通过旅行体验社会、学习知识,强调重视教育的重要性[3]。反观国内学者对研学旅行的定义:我国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的通知》把研学旅行定义为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的一种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一种创新形式。学者张其惠则从三个角度界定修学旅行,一是修学旅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旅游项目,其主要目的是教育科普,二是从旅游动机来看,修学旅行是以“人格修炼为主导”,三是从旅游特征来看,修学旅行是一种游学相伴、游学交融的旅游项目,包括任何旅游者[4]

(2)群体的需求动机与行为研究

研学旅行的动机可以理解为参与研学的目的,研究发现人们参与研学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我们知道罗伯特·W.麦金托曾经把旅游动机分为4种基本类型,身体方面、人际方面、文化方面和身份地位方面,而Richie将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文化性动机、社会性动机、 心理性动机和幻想性动机等五种类型[5],在美国,美国家长让孩子参与研学活动主要是出于培养多方面的兴趣与爱好,也有些是为了为升学做准备;在韩国则是学校要求将毕业旅行作为学生的一项必修课目,纳入学分管理,学生只有参加并修够相应学分,才可以毕业;在国内,董建英,任丽霞以太原市为例分析了中学生研学旅行的需求动机并归纳为三类主要的动机—实践拓展、学习知识、身心健康[6]。学者杜裕则归为好奇与学习、责任与义务、从众与休闲这三大动机[7],总之,参与研学旅行的动机集中体现在主要是内在与外在两个方面。

(3)市场经营模式和产品开发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