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视角下古镇的旅游开发与保护
——以绍兴东浦镇为例
摘要:古镇作为一种成片保留的传统建筑,体现了传统文化风貌和生活方式,它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中国现在所保存下来的古镇数量却岌岌可危,古镇的发展也呈现出良莠不齐的态势,在过去的十几年随着古镇旅游的兴起,很大程度上延缓了古镇落败的进程,在一定意义上古镇旅游的兴起挽救了古镇,然而古镇开发面临着文化保护与旅游商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古镇的开发离不开商业的入住,然而严重的商业化使得传统文化的流失加剧,而古镇资源作为一种可持续的资源,势必要探寻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而随着近些年,陆续出台的研学政策,为古镇保护与开发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本文基于研学视角下讨论古镇的旅游开发与保护,就绍兴东浦镇旅游资源的基本内容、现状和价值研究方面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针对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开发保护的建议。
关键词:研学视角; 东浦镇; 开发与保护;文化价值
一、绍兴东浦镇旅游资源基本内容
绍兴素以江南水乡闻名于世,城中小桥流水,河道交织,堪称小桥流水人家的典范,绍兴城的东浦古镇更是其杰出典范,一方面由于东浦古镇没经过大规模的城市拆建和开发,它仍保留着独特的水乡建筑风貌,另一方面由于缺少旅游知名度和较强的经济实力,整个古镇正在逐渐走向衰败.绍兴东浦古镇位于绍兴市区西郊,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河流纵横,风光秀丽,同时也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和辛亥革命先驱徐锡麟、当代文学家许钦文的故乡,东浦镇的历史可追溯至南宋,繁华于清代,现今古镇现存的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其中单体建筑以位于镇区北面孙家溇的徐锡麟故居最为出名,而整个镇区主要的历史遗存街区为东浦老街.古镇沿河布局,南北两岸多为古建民居,建有石桥贯通南北街区,是典型的江南商业小集镇。
东浦老街是原东浦镇的主要镇区,它东起东绸路,西至环西路,长度约600米左右.整个街区空间具有典型的亲水特征,穿街而过的河流构成了街区的主要空间轴线,建筑主要是沿河布局,形成东西走向的历史街区.老街的建筑拥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它们主要采用砖木结构,主体结构大多采用穿斗式木构框架,临水或临街建造,建筑整体上呈现出江南建筑特有的粉墙黛瓦的特质.但是,东浦镇的建筑也有自己的特色,它建筑墙体地基部分多用青石。
东浦镇也是名副其实的桥乡,各式石桥共有150多座,至今古镇内还流传着许多关于桥的歌谣,除此之外,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好水出好酒,早在2500年,绍兴已经开始酿制黄酒,而东浦镇正是黄酒酿制的起源地,古代文人墨客曾赞其“群号黄封坛,流行遍城中.地迁方不验,市倍榷逾充.润得无灰妙,清关制曲工.醉乡宁在远?占住浦西东.”清末民初,更是东浦镇酿酒业发展的巅峰时期,全镇400余家酿户,造酒一万余缸。
- 绍兴东浦镇发展存在的问题与研究现状
惠国夫在《越地古镇的传统水乡风貌及其保护更新策略 ——以绍兴东浦镇为例》指出整个东浦老街虽然经过地方政府整治和改造,但一些必备的社区生活所需公共设施缺乏,道路、供水、供电、消防、垃圾收容、公共卫生等设施很不完善.河流的水体污染严重,特别是一些河岔处存在着水面垃圾堆积现象.遗存的历史建筑老化严重,老街区缺乏活力和人气,看上去比较冷清.总体而言,东浦老街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整条东浦老街的建筑都缺乏必要的修缮和正常的维护,民居建筑的自然老化;二是历史建筑的人为破坏,一方面是是居民新建住房,一些木构老建筑逐步被砖混结构的现代建筑取代.失去原有古色古香的历史风貌,并且一些私拆乱建和违法搭建也使得老街部分区域空间布局混乱,另一方面其二是由政治原因造成的破坏,解放后很多原有地主富人的大宅被拆分成小间分给贫民,造成原有住宅整体性被破坏;三是老街区“空心化”现象,大量青壮年人口的流失,导致古镇的发展受到制约。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