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4570字
文献综述
1.1 职业生涯管理理论综述1.1.1 职业选择理论综述职业选择理论以特质-因素匹配理论为基础,此理论是职业生涯管理中历史最悠久的理论,源于十九世纪官能心理学。
其最早由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Frank Parsons)创立,该理论认为人们依据人格特性及其能力特点等,匹配与之对应因素的职业,其核心是人-岗匹配。
[2]而在此基础上创立人格类型理论由美国霍普金斯教授霍兰德(John Holland)提出,他认为人格或个性是决定一个个体选择职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强调职业性向即一个人的职业意愿以及渴望对职业选择的影响,霍兰德将劳动者们分为了六大类:现实型(Realistic)、研究型(Invetigative)、艺术型(Art)、社会型(Social)、企业型(Enterprising)、传统型(Conventional)。
[3]不同于前两个理论,克朗伯兹(Krumboltz)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职业选择的过程即个体是如何做出职业选择的。
他认为有四种因素在其中发挥作用即遗传因素、环境条件、学习经历以及完成任务的技能。
[2]美国心理学家施恩教授(Edgar.H.Schein)在对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商学院44名毕业生进行跟踪研究后,提出了职业锚理论,职业锚就是指个人经过搜索所确定的长期职业定位,往往是员工在早期工作中逐渐对自我加以认识而发展出来的更加清晰全面的职业自我观,并提出了5种类型的职业锚类型,即技术与职能能力型、管理型、创造型、安全稳定型、自主型职业锚。
[4]综上所述,职业选择理论是一个较为偏向时点型静态的理论,强调某一个时间点个体对职业的选择。
除此之外,翁清雄也对职业生涯管理细分领域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通过对611名企业员工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对职业自我概念有正向显著影响;员工职业自我概念在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对人岗匹配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