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团队知识异质性、团队互动与创业绩效关系研究文献综述

 2022-11-08 15:05:32

文 献 综 述

人类进入21世纪后,创业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鼓励大学生创业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举措,世界各国广泛重视并研究大学生创业问题,大学生创业在解决就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大学生创业团队

大学生创业最早缘起于美国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1998年5月,清华大学举行我国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这才开始了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探索的步伐。2000年4月,国家教育部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出台了一项政策:大学生、研究生(包括博士和硕士)可以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之后,大学生创业热潮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扩散到了全国高校,发展势头迅猛。随着大学生创业的热潮,学者们发起了研究大学生创业的狂热,由于创业团队独特的优势,大学生们多以团队的形式来进行创业活动,于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重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研究。随着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日益普遍,团队式创业成为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主要模式。

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了我国严重的社会问题。在严峻的就业环境下,自主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的实现以创业促进就业,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诸多促进创业的政策,但是由于我国大学生的创业起步晚,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加上我国大学生创业环境还不够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人数较少、比例较低。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起步比较早,创业环境好,大学生创业能力强,大学生毕业后的创业比例一般在20%-30%左右。

大学生创业团队相较于一般的创业团队,其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创业成员均为大学生。他们拥有较高的学历,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有丰富的知识背景,在能力、技术水平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通常其创业会选择高新科技和一些技术性较强方向,以发挥其所学知识和技能;其次会选择成本少,风险较小的项目,即使失败,也不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反而能让大学生们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东山再起。对于大学生们而言,他们头脑灵活,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自我实现意识,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也能很快通过学习将知识转化为产出。

大学生创业团队中知识、技术、才能、能力、声誉、社会网络等方面的合作创业者和员工资源,是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支撑。首先在团队成员存在知识高差异的前提下,团队不同年龄构成和不同的职位构成分别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知识共享和知识冲突,这与单纯考虑由于年龄或职位异质性带来知识共享和知识冲突水平会有不一致的结果。随着组织的协调管理越来越依赖团队形式,员工们会用越来越多的时间用于团队内的交流,因此他们会与职业技能、教育背景、价值观念不同的人接触。由于现实团队中大部分是异质性团队,而且团队异质性的大小对团队的有效性产生重要的影响。团队多样性首先表现为知识的多样性,面对人们习惯并且的相信并且依赖于自己的知识经验,知识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解决问题的方式。其次,在知识型团队的创造过程中, 团队成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互动过程来理解各自的独特知识以及沟通不同的想法。传统的共享认知视角认为, 为了获得较高的团队绩效, 团队成员必须步调一致。创业团队成员要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创业者们之间需要了解彼此,学会沟通,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在创业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从而实现整个组织所拥有的技能、知识、资源等最大化,使创业企业能够更快的步入正轨并稳步发展。最后,大学生创业团队需要不断的学习,成为一支学习型创业团队。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毕竟有限,因此创业并不是学习时期的结束而是新的学习的开始。所谓厚积薄发,只有不断地学习吸收新的知识和掌握更多更宽广的技能才能保持创业团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从而促进整个创业团队和强大以及创业企业更高效快速的发展。

2、知识异质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工作团队正日益成为组织中最重要的工作方式之一。 团队制的大量应用,增加了多元化的劳动力一起共事的概率,引发了团队异质性的问题。成员异质性对团队效率具有“双刃剑”的作用,异质性的存在可以促使团队提出高质量的解决方案,但同时会降低团队凝聚力,增加冲突,从而降低团队绩效。 因此,如何有效管理团队成员的异质性,趋利避害,在理论和现实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研创新团队一般是由若干在经验、知识、观念、能力、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以及性格特征等方面有着一定差异的人构成,共同承担团队责任的群体。科研团队通过相互协作,以实现创新业绩为目标,其显著特征是各成员所具有的知识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即存在较高程度的知识异质性。随着知识经济发展,人文社会、经济与 科学技术日益融合发展,资源的缺乏、人类的身心健康、经济的健 康发展以及信息快速更替等一系列关键性问题需要通过各类学科 的综合和跨学科的综合性人才来配合解决,这种从专业化逐步走 向综合学科的交叉配合趋势,使得科研创新团队越来越多地引入多学科与跨学科知识交叉理念,以期通过更宽领域的知识整合,完成创新性更强的研究目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