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联名下品牌匹配程度对品牌绩效的影响——品牌酷度的中介效应文献综述

 2021-10-23 20:18:18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摘要:随着国内国潮文化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国货品牌进行品牌联合活动,以达到提升品牌知名度,打开消费市场的目的。

品牌联合作为一种营销策略,从出现开始帮助了许多企业渡过难关,但也有许多企业因为策略运用不当对品牌评价产生负面影响,进而损伤品牌绩效。

本文献综述通过分析国内外部分学者专家对品牌联合的研究,总结概括主要观点,并对相关观点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品牌联合;品牌绩效;品牌评价一、品牌联合的定义随着国内外学者对于品牌联合研究的逐步深入,学者对其都提出了不同角度的看法,学者多使用联合品牌(Co-branding)、品牌联盟(brand alliances)、复合品牌(composite brand)等相关词汇概括其定义。

90年代初,国外学者Aaker和Keller首先将品牌联盟定义成借用其他品牌所形成的一种杠杆作用策略。

[1]此条定义提出时间较早,但由于缺乏实践验证,对于参与品牌联名的方式及活动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

而后随着实践的不断验证,理论也不断发展完善,之后的研究主要集中品牌名称的联合上。

基于此,Allen在1994年对品牌联合定义为某企业为增强其本身产品的品牌形象,经过其他企业授权,利用该企业品牌名称所组成的联合品牌进行有效策略的一种联盟形式。

[2]Rao和Ruekert(1994)则提出品牌联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品牌、产品或其他资产、资源的短期或长期组合与合作,这些品牌或产品或者以实体形式展现(如两个或更多品牌的捆绑包装),或者是品牌名、企业标识或其他所有权资产的符号展现(如联合促销、广告等)。

[3]Rao和Ruekert的研究较Allen的研究更加强调了品牌联合不仅仅可以通过品牌名称联合,还可以通过其他产品或资产进行整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