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企业绩效研究文献综述

 2022-01-13 22:32:41

全文总字数:4501字

1.文献评述

国内外对企业绩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绩效的评价、影响因素及微观机理研究这两大方面;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必要性和影响分析、以及企业社责任的评价研究这两大方面。国内外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的相关研究成果颇多,对本文的研究都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通过对国内外大量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可以发现当前相关研究尚存在以下三点研究不足与可能的研究方向。 第一,在企业绩效评价研究方面,最初的企业绩效评价是以企业会计信息为基础的财务评价,如今的企业绩效评价已经向综合考虑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的整体绩效评价方向发展。然而当前国内学术界对企业绩效的评价仍然主要是基于会计信息的财务评价。诚然,不可否认,综合考虑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的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更加全面和客观的优势,但是,大量研究表明,传统的基于会计信息的财务评价体系具有更大的便利性和可操作性,并且依旧具有较大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故本文在进行企业绩效评价时,将沿用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

第二,在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研究方面,企业社会责任业绩衡量的方法、维度不同,最终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也就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多维度指标体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局限性,但是与单指标体系相比,总体上还是相对更加客观和全面。本文将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建立多维度的企业社会责任衡量指标体系。

第三,在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影响机制研究方面,最初学术界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大部分是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直接影响;当前学术界更多的是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间接影响效应及其影响机制。本文将在参考已有文献提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以试图探究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内在影响机制。

2.企业社会责任综述:

上世纪 70 年代,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位代表人物,美国 Georgia 大学的教授 Carroll(1991),他提出了经典的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理论,他认为企业应该履行的责任自下往上应依次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慈善责任[1]

自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渐渐为我国研究学者们所重视。黄苏萍(2010)提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质就是企业如何进行资源配置的问题[2]。易开刚(2011)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应该越来越多,而环境保护和公共设施建设这两块是受人们广泛关注的点,因此也应该加入企业社会责任内容中来[3]。李彦龙(2011)认为,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来界定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可能会产生多种结果,因为不同人所界定的企业利益相关者存在差异性[4]。张兆国和梁开国等学者(2012)认为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存在三种机制:信号传递机制、交易实现机制、价值创造机制[5]。杨力(2014)提出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已经形成制度化,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形成企业标签[6]。李国平等(2014)提出,公众对企业的认知、国家宏观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环境的变化,都是影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因素[7]。石京民等(2019)认为,目前国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主要关注点在于产权性质、供应链等视角,而国外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主要在于合法性、战略性等方面[8]

3.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综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