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东省物流与经济发展协同性文献综述
1.1国内外对物流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物流业和经济协同发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包括物流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研究,物流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以及物流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研究三个角度。本章将从这三个角度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
1.1.1物流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研究
①复合系统理论
韩文秀(1999)对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展开研究,从系统学的角度提出了复合系统的复合因子、协调机制等概念。认为复合系统的协调是指在系统内部的自组织和来自外界的调节管理活动作用下,其各个组成子系统之间的和谐共存,以实现系统的整体效应。樊华、陶学禹(2006)根据协同论的基本原理,协调程度决定了系统在达到临界区域时走向何种序与结构。协同论认为,系统走向有序的机理不在于系统现状的平衡或不平衡,也不在于系统距平衡态有多远,关键在于系统内部各子系统间相互关联的相互作用,它左右着系统相变特征和规律,协调度正是这种系统作用的量度。复合系统理论的研究为构建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奠定了基础。
②共生理论
刘荣增(2005)提出要运用共生理论来指导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分析了共生理论的四个角度,首先是合作是共生现象的本质特征之一,其次是共生强调了存在竞争的双方的相互理解和积极态度,再次是共生过程是共生单元共同进化的过程,最后是共生进化过程中,共生单元具有充分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冷志明、张合平(2007)基于区域经济合作的内涵及目标,引入共生理论,区域经济合作的核心内容在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这恰恰是生态共生理论中一个较高的层次——共生模式的形成和运行过程。因此就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目标和机理而言,与共生理论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和适用性。欧伟强(2013)基于共生理论,认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共生网络是在一定的联动发展环境下,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以提升自身企业发展为目的,遵循特定的联动机制,按照某种联动模式,通过有效的联动发展以获得整体效益最大化而形成的企业与企业之间关系的集合。
③效益协同和效益背反理论
余海(2006)对物流界“二律背反”理论展开研究,即物流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当某一个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发生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另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而程士国、朱冬青(2020)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解释了物流系统中效益协同和效益背反共存的机理。Jarme Engblom等(2012)运用Maciulis等理论分析了物流业与经济发展两者的互动关系,指出两者存在正向和负向的互动关系,提出了促进两者健康发展的相关措施。
1.1.2物流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