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市民满意度研究文献综述

 2022-02-13 19:08:43

全文总字数:5721字

1.国内外研究综述

1.1国外研究状况

Graham在20世纪90年代与Marvin合著的《电信与城市》一书中提出了智能城市的概念,在这本书中他们提到了在当今信息时代,除了传统的社会经济中心城市等功能外,同时也需要考虑它作为一个功能强大的信息通信技术网络中心,也就是说冰冷的电子信息将充满城市,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支撑着更多的幸福感和更具活力的城市生活趋势将越来越明显。Mitchell教授在他的数字城市三部曲《比特之城》、《伊托邦》、《我 :电子自我和互联城市》中认为,20世纪90年代全球兴起的数字网络将成为改变城市面貌和产生新的社会关系的基础设施。基于此,Mitchell教授系统阐述了这种新型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意义,并深入探讨了这种新型智慧城市的创建对未来城市生活的影响。Graham和Marvin将信息通信技术视为与供水和能源类似的重要城市基础设施。Mitchell并不认为信息和通信技术是一种新的“硬件”,而仅仅是使城市的各个部分变得“更智能”的一种辅助手段。自从Mitchell、Graham和Marvin的开创性工作奠定了数字城市的两大理论基础以来,许多学者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信息通信技术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关系,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1]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2006年国际智慧城巿组织启动了Smart21城市评选活动,并单独开发了一套覆盖宽带建设、数字民主、知识劳动力、市场营销力、创新等方面的智慧城市评价体系。而后Giffinger(2007)等运用了74个指标,对欧洲70个中型城市进行了排名,而Kourtit(2008)[2]等采用11个指标对欧洲9个智慧城市进行了评价。可见目前评价体系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在评价指标的研究上还具有巨大的差异性。在评价方法上,有模糊数学评价法、网络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和雷达图分析法。

Rios (2008)指出,智慧城市可以让市民分享知识、生活和文化;激发城市的创造力;能给市民带来灵感。Kanter(2009)[3]在《知情互联宣言》中提出:智慧城市更具体的城市领导者将使信息通信技术与社会创新相结合,产生一个方便、流动、高效、低能耗、舒适的环境,更快的决策和促进智慧城市的合作全世界,智慧世界将以智慧城市的形式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支撑市民的幸福生活。Toppeta(2010)认为,世界人口的增长不能在短期内停止,也不能随着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迁往更大的城市而停止。因此,他从解决方案的角度提出,要将信息通信技术与城市公共服务功能相结合,减少城市服务提供过程,提高城市服务效率,创新方法解决复杂的城市服务问题,从而达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市民平凡幸福的目的。可见,这些学者都认为智慧城市主要是利用信息化水平,通过治理手段的转变,着力为市民创造宜居、优质的生活环境。

1.2国内研究状况

国内学者对城市市政公共设施的概念界定也有不同的看法。魏礼群(1993)认为,市政公共设施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基本的产品和服务,是经济和社会的载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交通、通讯、水利、城市排水、供气、供电等公共设施[4]。冯兰瑞(1993)将城市公共设施理解为城市基础设施,并将其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上的市政公用设施,是指电力、供水、污水、交通、通信、绿化、市容等城市公用事业的基础设施,也就是数字城市管理系统所管理的所谓城市管理构件的对象,如各种井盖,电线杆和交通监控设施。广义上,城市公共设施不仅包括狭义上的城市公共设施内容,还包括环境与公共卫生领域,即数字城市管理系统管理的所谓城市管理对象,如道路占用、道路损坏、不洁等,河流污染、空气污染等。

数字城市是城市地理信息和其他城市信息相结合、并存储在计算机网络上的、能供用户访问的一个将各个城市和城市外的空间连在一起的虚拟空间,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赛博空间的一个子集。数字城市为城市规划、智能化交通、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基于位置的服务、城市安全应急响应等创造了条件,是信息时代城市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