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表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当今,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结合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与要求,江苏省构建了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平台。2010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文件明确指出科技服务超市的建设目标,“三年以内,建设总店、分店、便利店三级店面总数达300家,科技服务辐射农民达全省农民总数的30%;到 2015年底共建设科技超市店面1000家,服务农民达到60%,基本形成覆盖全省的三级科技超市服务网络。累计发布各类农业新成果、新技术1万项,促成转化新成果、新技术3000项,提供各类农业信息20万条,培训农民1000万人次,带动大户1万户,农民累计增收100亿元”。
为了更好的服务“三农”建设,拥有江苏省首批科技超市建设基地的金湖县、沐阳县,始终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争取科技项目,定期开展培训活动。截止2018年4月,金湖县拥有5家省农村科技服务超市,聘请农业专家60余人,为3000多人次提供了技术指导及讯息服务(金湖科技局,2018)。
本文基于“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分店、便利店的实地调研,结合江苏省科技超市现有模式中的“信息流与技术流相结合、网络服务与专家服务相结合、日常服务与专题服务相结合、咨询服务与培训服务相结合的”相关要求,分析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现有服务渠道的服务供给和需求状况,明晰主要类型渠道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为进一步提升江苏农村科技超市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与水平提供决策参考。
1.1 信息化
20世纪60年代,日本学者首次提出“信息化”这一概念,此后,世界各国的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信息化”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日本学者Tadao Umesao在题为《论信息产业》(Information Industry Theory:Dawn of the Coming Era of the Ectodermal Industry)的文章中,提出“信息化是指通讯现代化、计算机化和行为合理化的总称。”我国著名专家钟义信(2007)则认为信息化是在每个经济领域和绝大多数社会行为领域中广泛应用、有效地采用先进信息技术,从而全面地、极大地扩展和提高社会生产效率,管理、教育和创新的效率,以及生活的质量的一个历史过程。
1.2 “科技服务超市”概念
“农村科技服务超市”是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打好脱贫攻坚战提出来的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是利用现代超市的营销概念和方法,结合科学技术,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为主导,为农业生产过程提供综合性服务的专业化超市。具体而言,“农村科技服务超市是直接面向广大农民,展示、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和开展各类科技服务的综合性平台(王虎、范从来,2006)”。它以“三店六有”为基本框架,总店、分店、便利店为三店,相互协作、共同发展形成立体式联动机制。总店负责总体规划,制定战略决策;分店将总店战略决策拆解成具体目标,并协调所辖便利店开展新成果研发和推广等活动;便利店处于具体作业层,负责产品营销和相对具体的农技服务,是供应链上直接接触农民的关键节点。有店面、有队伍、有网络、有基地、有成果、有品牌为六有(汤国辉、刘晓光,2016),解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打造全国一流的农村科技服务品牌,为促进江苏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和农民致富提供有效的科技服务支撑。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
现代农业科技进步是农业科研与技术转化应用相互结合,彼此推动的良性循环。现代工业文明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极大地促进了现代农业科技业在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大潮中不断发展。
为了使农业适应人民日益提高的质量安全和多元化要求,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现代农业科技转化和应用。近一个世纪,美国、加拿大(Hiran Aniv,2016)、丹麦(John O#39;Sullivan、Rita O#39;Sullivan,2012)等发达国家建立了较为全面的集科研、教育和推广于一体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