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碳约束的林产品电子商务供应链碳减排策略文献综述

 2022-07-23 16:05:02

文献综述

林纸一体化是林业企业绿色供应链实践的主要典型之一。国外对木质林产品供应链一体化的发展研究比较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林业资源管理、产品生产与分配问题以及物流服务质量。Ronnqvist[1][2]提出用以解决涵盖林业管理、砍伐、运输、消费等这一林业供应链中所出现的问题的优化模型;Talbot,et.al[2][3]逐级分解原料,从而形成产品在不同环节下的状态,进而设计了可以追溯的木材供应链模型;Martel,et.al[3][4]提出的OR模型,优化国际浆纸生产与分配网络。以上的研究主要从实践角度,解决木质林产品供应链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鲜有以木质林产品为研究对象进行理论方面的探究。

相比国外,国内学者对我国木质林产品供应链的建设及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比较丰富。整理文献发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概念及现状分析、供应链评价、运行模式探究以及成本确认和计量等等。关于概念和现状的分析,吴远征等[1]从微观和宏观层面系统的对国内外林纸一体化的发展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运用比较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张智光等[4][5]分析林业供应链及木材加工企业、林纸一体化企业、林基生物质能企业等各种类型核心企业,对未来林业供应链的研究和应用趋势进行了展望;郑庆化等[5][6]分析了林业物流复杂性的主要成因,有利于深入认知林业物流一体化的内涵特征;郭承龙等[6][7]从成本角度探讨林业绿色供应链的形成动力;胡婷婷等[7][8]研究绿色供应链中的“绿色制造”拓展到林业资源培育等环节的林业绿色供应链的内涵、特性、核心思想。关于供应链评价,王渊源[8][9]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人造板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数学模型,并对人造板绿色供应链的运行效率等进行了评价;陈颖等[9][10]基于质量和价格差异的核心企业一体化倾向以及标准差异下的核心企业一体化倾向,评价核心企业与产业链中其他环节主体一体化的组织形式、规模和关系紧密程度。

图1-6 林业绿色供应链

关于林产品模式的运行探究,孟利清[10][11]基于Multi-Agent进行研究,并提出林产品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组织模式与保障体系;王源渊等[11][12]基于林业绿色供应链的分析进行物流模式的构建,最终设计出一套适合中国人造板企业的循环物流运作模式;李正军[12][13]分析了横向和纵向的林-浆-纸产业集群供应链,分别对其特殊性、复杂性和网络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了林-浆-纸产业集群供应链管理机制,提出并设计了动态优化模型;陈岩等 [13][14]基于林业供应链,提出准入机制和增容机制,突破林纸一体化各环节间的割裂与封闭。陈岩等[14][15]结合林业产业的特点和各种模式的优劣提出一种适合林业绿色供应链特点的混合共生模式。郭承龙等[15][16]从资源链、生态链和价值链分析了林业低碳产业链的共生机制,为拓展和充实林业低碳产业链共生系统功能和优化结构奠定基础。

关于木质林产品企业供应链的运行决策的相关文献中较多的是单个企业决策的研究,只有少部分探究了供应链中供需双方的优化问题。例如原材料库存管理[16][17]及分配[17][18]、厂址选址[18][19]、林地采购以及轮伐策略[19][20]、木材供应及回收运作[20][21]等都是以单个企业为研究对象。王虹等[21][22]针对木质林产品供应链中原材料供应不稳定、价格存在波动的情况,基于实物期权理论对营林企业原材料的期权定价决策、制浆造纸企业的原材料期权购买决策和期权执行决策进行探讨。

从以上整理的文献发现,近年来关于木质林产品企业供应链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林纸一体化方向,还有部分关注林产品的物流问题,只有少部分探究木质林产品中供需方的生产运营的优化问题。利用博弈论的方法研究木质林产品企业供应链的生产运营优化问题的文献相对较少,尚未发现运用博弈论的方法来研究考虑碳汇政策下的多企业间决策优化的文献。

目前碳排放约束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层面,如碳排放约束政策的效用、碳排放约束对国家或行业经济的影响以及碳排放约束下各经济体间的博弈等,研究成果较多,本文在此不赘述。然而,针对碳排放约束下微观层面的个体企业或者供应链运作的研究相对较少,2009年美国学者Benjaafar通过对出版的诸多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如Management Science,Operations Research,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等)的扩展检索发现:2009年之前,这些期刊中没有任何一篇文献直接将碳排放因素纳入到企业生产运作中。目前,针对该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近几年间,国内外关于碳排放约束下企业供应链问题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碳排放约束对企业生产运营的影响;碳排放约束下企业供应链生产运营决策优化问题;碳排放限制下产品及碳排放权定价问题研究;碳排放约束下企业供应链各主体间的收益或成本分担问题研究。

关于不同碳排放约束对企业的生产运作的研究,Hua,et.al[22][23]对比了传统和在碳排放约束下的EOQ模型,分析了碳交易碳定价碳限额对制造商订购量碳排放和总成本的影响;范体军等[23][24]基于动态Arrow-Carlin模型分析了碳交易对企业生产库存和减排技术投资的影响;屈晓龙等[24][25]通过碳交易机制下模糊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和排放模型,对碳交易机制对模糊成本与碳排放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杨珺等[25][26]发现在高排放条件下企业选址呈现小型分散式结构,在低排放条件下企业选址呈现大型集中式结构;屈晓龙等[26][27]研究企业管理的决策目标,对比研究最优订货批量之间的关系,讨论期望次品率碳限额和碳价对供应链总期望、成本经济订货批量以及总期望碳排放的影响;Subramanian,et.al[27][28]探讨了拍卖机制下配额交易市场中企业的博弈行为,分析发现不同的配额会影响不同性质的行业中企业的减排投入力度等;马常松等[28][29]在企业的生产策略中引入绿色技术,并对比分析3种碳排放限制政策对企业最优产量和期望利润的影响;慕银平等[29][30]研究了不同的排量控制策略对双寡头竞争企业最优生产决策的影响;Wang等[30][31]考虑供应链企业运营与政府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碳约束下供应链中各企业的最优决策;Yu等[31][32]提出一种基于碳足迹的激励绿色供应商选择模型,研究以总利润最大化、绿色因子最大化以及碳排放最小化等为决策目标的绿色决策;Ma等[32][33]针对制造商的订单量和供应商的选择决策进行研究,设计动态规划模型,研究碳税对计划最优订购量的影响;Chen等[33][34]研究了碳交易机制下企业如何在库存管理中运用碳足迹管理;熊中楷等[34][35]构建由一个制造商两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和由两个制造商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分析了这两种渠道结构下碳税和消费者环保意识对制造商单位碳排放量和供应链成员利润的影响;程永伟等[35][36]设计了碳税无返、还碳税返还消费者、碳税返还零售商及共同征税等4种供应链碳税模式,并对供应链的定价、产能、利润、减排努力及碳排放强度的影响进行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