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对微囊藻毒素降解菌降解能力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4-06-12 20:12:25
摘要

微囊藻毒素是由蓝藻产生的一类具有强烈肝毒性的环状肽类化合物,对水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微生物降解是去除水环境中微囊藻毒素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抗生素作为一类广泛使用的抗菌药物,其在环境中的残留及其对微囊藻毒素降解菌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综述了微囊藻毒素的危害、微囊藻毒素降解菌的研究现状、抗生素对微生物的影响以及抗生素对微囊藻毒素降解菌降解能力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深入了解抗生素对微囊藻毒素降解的影响及水体微囊藻毒素污染的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降解菌;抗生素;降解能力;影响

1.引言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是由蓝藻(主要是微囊藻属)产生的一类具有强烈肝毒性的环状肽类化合物,其结构通式为环(D-丙氨酸-X-D-MeAsp-Z-Adda-D-异谷氨酸-N-甲基脱氢丙氨酸),其中X和Z为可变氨基酸残基,决定着MCs的不同变异体类型[1]。

目前已知的MCs变异体超过279种,其中以微囊藻毒素-LR(MC-LR)最为常见且毒性最强[2]。

MCs具有水溶性和热稳定性,在自然环境中可稳定存在数周甚至数月,难以被常规水处理工艺去除[3]。


MCs主要通过饮用水和食物链进入人体,可引发急性中毒甚至死亡,还能通过长期暴露对肝脏、肾脏、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等造成慢性毒害作用[4]。

此外,MCs还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肿瘤促进剂[5]。

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MC-LR的饮用水中标准限值设定为1μg/L,以保障公众健康[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