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源地是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的重要基础,而河流型饮用水源地由于其开放性特征,极易受到外界污染,因此科学划分保护区对于保障水源地水质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以金岭镇河流型饮用水源地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水源地特征及污染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了基于GIS和SWAT模型的河流型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建议,以期为金岭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其他地区河流型饮用水源地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河流型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SWAT模型;GIS;金岭镇
河流型饮用水源地是指以河流、溪流等地表水为水源的饮用水供水区域,其水源直接暴露于地表,易受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
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是指为保障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在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划定的特殊保护区域,根据保护程度和功能差异,通常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
其中,一级保护区是水质保护的核心区域,禁止一切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二级保护区是水质安全的缓冲区域,严格限制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准保护区是水源保护的外围区域,控制影响水源水质的活动。
二、河流型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研究概况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饮用水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源地污染现状调查、水质评价和污染源解析等方面,例如,程乾等人(2021)以安徽省S县为例,分析了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现状,并利用污染源解析模型识别了主要污染源。
随着GIS和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者开始将这些技术应用于水源地保护区划分,例如,彭文启等人(2018)基于GIS和层次分析法,对江西省峡江县饮用水源地进行了风险评价,并划定了风险区划。
近年来,随着水文水质模型的不断发展,SWAT模型、MIKE模型等被广泛应用于水源地污染模拟、负荷估算和保护区划分等方面。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