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损失研究概要
摘要:听力损失是人耳听觉敏感度下降的病理改变,包括轻到重度的听力下降和耳鸣。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多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由于噪声、环境毒性、年龄、药物、疾病和遗传等因素的联合作用,近年来听力损失的发病率迅速上升。2005年,WHO将听力损失列进慢性病目录,要求各国要高度重视并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失聪和听力损伤的事实档案》表明,至少有1/2的听力损失是可以预防的。国内外都积极开展了听力损失的流行病学调查,探索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听力损失; 危险因素;
听力损失(hearing loss)又称听力级(hearing level)或聋度(deafness),指人耳在某一频率的听阈比正常听阈高出的分贝数,是人耳听觉敏感度下降的病理改变,包括轻到重度的听力下降和耳鸣[1]。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多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由于噪声、环境毒性、年龄、药物、疾病和遗传等因素的联合作用,近年来听力损失的发病率迅速上升[2]。
世界卫生组织(Wor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在1985年进行了全球听力障碍人群的调查,结果显示听力残疾人群规模约为0.42亿[3],而在1996年进行的全球听力障碍人群调查的结果显示听力残疾人群规模约为1.2亿[4],规模人数已达上阶段的三倍。听力残疾的患病规模不断增长,2001年调查的结果显示听力残疾人群规模约为2.5亿,2011年调查的结果显示听力残疾人群规模已扩大为3.6亿,根据专家的预测,2050年全球听力障碍人群调查的结果可能会显示听力残疾人群规模达到9亿[5]。目前全球范围内患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的人群规模约有10%,听力损失在世界疾病中被列为第十五位,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排名差异,如在欧洲排序在第六位,在西太平洋排序为第十位,在东南亚其排序为第十一位。而在加拿大和美国,老年听力损失在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中分别被列为第二位和第三位。现已公认听力损失是全世界流行最广的感觉器官残疾,听损的负面影响居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s,GBD)排行榜前列[6]。
1 国外听力损失研究现状
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了一个全球性报告,报告中将听力损失列进慢性病目录,要求对听力损失的日益严重性要有所预测和了解,并紧急对其采取行动。美国、英国、挪威、芬兰、越南等国家都积极开展了听力损失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大量的现况调查和病例对照研究,探索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7]。 Wilson等学者对15岁以上的人群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听力损失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提高[8],年龄是成人听力下降的主要因素,其患病率为68.3%,占总听力下降患者的86.8%,同时老年性聋的患病率随年龄而增长。Nondahl等学者研究发现:收入水平和文化程度与听力损失相关,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越低的家庭,患有听力损失几率越大[9]。在日常生活行为方面,多项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结果证实吸烟与听力损失相关。日本国立国际医疗研究中心研究发现,香烟的烟雾会损害人的听力细胞,吸烟会给人的听力带来不利影响,如果烟民戒烟的话,烟民听力下降的风险也会降低[10]。在喝酒和听力损失的关系上,日本学者也研究证实发现喝酒对听力损失有负向的危害作用[11],长期过量饮酒会损害大脑的听觉中枢皮层,从而增加了大脑处理声音的时间,而过量饮酒会导致内耳的毒性环境,损害和破坏毛细胞,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失。Curhanx等学者对女性护士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听力损失的保护因素[12]
2国内听力损失研究现状
我国属于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患有听力损失的人群规模庞大,听力残疾是我国近几十年来上升幅度最大的残疾类型,与听力损失有关的残疾问题也确已成为中国最常见的身体功能障碍类型。随着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噪声污染和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专家预测我国患有听力残疾人数的规模将在2050年达到5438万[13]。刘兵等国内的研究学者对60岁以上人群进行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听力损失患病率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相比较于女性男性更有可能患听力损失;患听力损失的危险性随年龄的增高而变大,高龄对听力损失有负向危害作用[14]。黄魏宁等学者的研究也证实老年性耳聋发病率会随年龄增高而增加,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在70岁以上是老年人听力损失的高危险因素之一[15],听力损失在老年人群具有较高发生率,有必要采取一定防护措施,预防高血糖、高血脂的发生对延缓听力损失有益。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也会诱发听力损失:吸烟可以导致老年性耳聋的发生年龄会提前。此外,吸烟还会与其他因素例如噪音和高温等因素发生联合作用,导致听阙升高,听力损失加剧[16]。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