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 生物-心理-社会” 医学模式的建立,人们对医疗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医务人员工作压力日益增加,由此引发的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问题突出。本文对近年来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状况做出综述,为缓解职业倦怠和改善心理健康相关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职业倦怠;心理健康;医务人员;措施
一、文献综述
卫生人力资源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是生命健康全面与完整发展的直接落实者和维护者。医务人员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群体,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中所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和心理压力,其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医疗服务的质量, 进而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关系到患者家庭安危及社会的安定团结。如何缓解职业倦怠、保护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课题。
- 职业倦怠现状
1.1职业倦怠定义
职业倦怠一词最早由美国临床精神病学家Freudenberger提出,他用“burnout”一词来描述那些供职于助人行业人员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目前职业倦怠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其中被广为接受的是Maslach[1]等提出的职业倦怠三维概念,认为职业倦怠是在与客户日常接触过程中,员工出现情感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EE)、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DP)和个人成就感降低(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PA)的综合征,该概念强调职业倦怠是一个逐渐发展且持续存在的状态。
1.2国内外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研究现状
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不仅会导致工作热情丧失、工作绩效下降,还会导致医患关系不协调,不利于社会医疗事业的和谐发展。国外研究显示,在众多不同职业人群中,医务工作者尤其护士被认为是职业倦怠高发群体[2-3]。Aiken[4]等对五个国家的护士进行职业现状分析,显示40%的医院护士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高于其他医务工作者的倦怠水平。Businger[5]等在对瑞士外科医生的调查中发现,39%的受调查者表现出中高度的职业倦怠,他们认为可能的原因是医生面临着终身学习、行业风险和职业的三大压力。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