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
近年来,关于幸福度的研究越来越多,成果也越来越丰富。本文从幸福感的概念、影响因素、意义对介绍国内外幸福指数的研究现状。对幸福度的量化测量,幸福指数测度指标体系、测度模型及目前的实证研究状况进行归纳。对城市职工幸福度的问卷设计方法进行学习总结。
关键词:幸福度调查;指标体系;测度;
一、文献综述
“幸福”一个非常古老的话题,千百年来人们一直都在追求幸福,但是长期以来幸福一直在哲学范畴内进行探讨,对于幸福感进行深入研究还只是近代的事情。从一战、二战之后国际关注的价值观发生了改变,由重视物本转而重视人本,同事对于人的主观感受的研究得到重视[1]。20世纪科技革命及其他学科发展对于社科领域的研究造成了较大冲击,主队学科的交叉研究为深入研究幸福问题创造了客观条件。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活质量等大运动都对幸福问题的研究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幸福感成为各学科研究的热门课题。
最早提出幸福指数概念的应该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2],他认为幸福=效用/欲望。意思是幸福与效用成正比,与欲望成反比,获得的效用越大、欲望越小就越感到幸福[3]。有学者认为能增加效用的因素大致分为五类:一是自己所占有的物质财富、收入增加。二是健康、长寿、娱乐等。三是生活环境的改善。生活环境又分为社会大气候、家庭小环境、自然环境。四是社会公平、公正。五是人的自尊、成就感和自由的实现。影响欲望的因素为:人的个性、人生观、忍耐力、内在修养等。
最早使“幸福指数”这一改年量化为指标体系的是南亚国家—不丹。不丹国王旺楚克于1972年提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以实现幸福为目标”,人生“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不丹创造性地以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教育发展和环境保护四部分组成“国民幸福总值”(GNH)来衡量国民精神生活质量的标准[4]。
目前,国际上最具权威的幸福指数的计算是由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罗纳德·英格哈特负责的世界价值研究机构公布的。这一指数是通过被访问者调查结果进行处理后得出的。问题很简单:把所有的事情加在一起,你认为你是非常幸福,比较幸福?不很幸福?还是不幸福?通过对访问者答案的统计处理,世界价值研究机构得出各个国家的幸福指数。
我国对幸福指数的研究比较而言要晚于西方国家很多,中国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幸福指数,主要是由心理学家进行描述性研究和探索影响幸福的主客观因素[1],以后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也纷纷对幸福指数进行了研究。第一个将幸福学和幸福指数概念引入中国的是华裔美国研究学者奚恺元。他在2004年以杭州、北京、上海、西安、武汉、成都等六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次幸福指数测试。2005年,程国栋先生在全国两会期间,建议从国家层面研究制定一套“国民幸福指数”的评价体系,并提交提案《落实“以人为本”,核算“国民幸福指数”》[5]。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