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膳食钙摄入研究进展
摘要:钙是保证生物学功能的一个基本营养素,如神经传导、肌肉收缩、细胞粘度、血液凝结和骨骼的结构支撑[1]。充足的钙摄入对于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保持良好健康状态至关重要。青少年是骨矿物质沉积的关键时期,该阶段的钙营养状况与中老年阶段多种慢性病患病风险密切相关,骨质疏松症、高血压和肠癌以及大量的其他身体机能的失调。许多观察性研究的结果均表明钙摄入是肥胖的保护因素。但从目前获得的膳食调查的结果来看,我国大学生钙摄入量水平达到推荐量的比例为50-70%[2]。要增加大学生的钙摄入量,必须要明确其钙摄入现状及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高校学生食堂是在校学生营养的主要来源[3],食堂提供饭菜的营养均衡性及质量关系到每个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而大学生的食品购物有很强的自主性,就这种行为本身在各个方面(例如,位置、频率、数量)均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4]。除此以外,大学生整体上社会经济地位接近,个人饮食习惯,营养知识以及对个人健康的期望值等因素可能对食品购物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目前相关的研究依然较少,缺乏相应的研究。
关键字:大学生;钙摄入;研究进展
一、文献综述
钙摄入对大学生健康的重要性
钙是保证生物学功能的一个基本营养素,如神经传导、肌肉收缩、细胞粘度、血液凝结和骨骼的结构支撑[1]。充足的钙摄入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抗疲劳能力,改善亚健康状态,有利于疾病康复;可以减少患慢性病的风险,如骨质疏松症、高血压和肠癌以及大量的其他身体机能的失调。有研究表明,人体骨量在30岁左右达到峰值,40以后则逐年下降,此后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在达到骨峰值前较高的钙摄人可以获得较好的峰值骨量,从而减少年老时骨质疏松的发生[3]。大学生在校期间是骨密度持续增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峰值骨量的重要积累期,这一时期骨量的积累状况,将决定最终骨量峰值的高低。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青年迈向成年,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阶段,紧张的生活节奏往往使他们疏忽了身体上的一些不适,加之该年龄段缺钙又没有典型的症状,所以很容易掩盖病情。
近年来,大学生肥胖率较以往有所攀升,大学生中超重和肥胖的比例迅速增长,占总体20%以上,男生更达到28%。而有研究显示钙的摄入是肥胖的保护性因素[5],且钙摄入量同BMI 等均呈负相关关系,提示钙的摄入具有抗肥胖作用。Gonzalez[5] 等人发现,每日服用500 mg钙补充剂的成年女性在10年中体重增加了5.1 kg (95% CI 4.7–5.5),而未服用者则增加了 6.9 kg (95% CI 6.5–7.4),表明增加钙的摄入可抑制体重的增加。Valliant[6] 等人对 100 例非洲裔美国人钙的摄入量与体脂含量进行了横断面研究,发现钙的摄入量与 BMI 及体脂含量呈负相关(r=–0.79, P<0.001; r=–0.83, P<0.001)。有学者对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agouti基因的研究发现,由于低钙饮食导致的细胞内钙增加,导致脂源性基因表达的刺激,从而增加脂肪生成和抑制脂多糖,从而促进肥胖。然而也有学者认为,维生素D缺乏会增加食欲,并通过刺激Agouti相关的蛋白质/神经肽Y((AgRP/ NPY)和抑制支持阿片肽/可卡因-安非他命的转录(POMC / CART)途径来降低能量消耗[7]。大量观察性研究结果表明钙的摄入可抑制体重增加, 但只有实验性研究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对钙的抗肥胖作用加以证实。然而,到目前为止,相关的临床试验尚未对此达成一致性的结论,亟待更多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钙的这一潜在特性。
就餐环境对大学生钙摄入的影响
大学生钙摄入量的多少很大程度取决于就餐环境[8]。就餐环境对人们何时、何地、吃多少有重要影响,但其产生的影响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从当前的研究证据来看还没有定论。有研究结果表明,在校园生活或就餐的学生中,水果、蔬菜和奶制品的摄入量较高。与此相反,, Freedman[9]的研究发现,那些搬到校园生活的学生第一年减少了他们吃饭的频率和水果、蔬菜和奶制品的摄入量。Brown[10]等人的研究发现,住在校园里的学生比住在校外的学生有更高的肉类摄取量,而Brevard和Ricketts[11]的研究发现,住在校园的学生比住在校外的学生摄入的蛋白质要少。从儿童入学到发育为青少年的过程中,他们的饮食很大程度上是受家庭和学校的安排支配,因此钙摄入量有一定的保证[12]。但对于中学后的校园饮食环境如何影响年轻人的钙的摄入,我们知之甚少。要想了解这些信息,只有通过调查大学生的饮食习惯与他们从校园和快餐店购买食物和饮料的关系,以及从家里带食物的频率。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