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日益增加,已经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面对如此严峻的问题,需采取积极的策略预防和控制慢性病。传统的慢性病管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卫生保健措施。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发展状况,期望为今后我国慢性病自我管理的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慢性病;社会认知理论; 自我效能感;自我管理模式
一、文献综述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每年导致4100万人死亡,相当于全球总死亡的71%,每年有1500万30-69岁的人死于慢性病[1]。在过去几十年中,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中国健康状况也迎来了各种挑战,尤其是慢性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正在迅速上升,给居民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2]。慢性病具有病程长 、病情反复,长期用药,并发症多等特点,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3]。这就决定了慢性病需要长期管理。并且,由于我国基本医疗卫生保健服务资源相对不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基层医务人员缺乏,健康管理经费相对较昂贵[4]。因此,患者需要主动承担起一定的预防性和治疗性保健任务,参与自身健康状况的管理,在自我管理技能支持下开展自我保健。
1.自我管理概念
自我管理是主动的,有责任心的,有见识的和自主的个体与社交网络和医疗保健提供者合作,能够承担其慢性病的医疗,角色和情感后果的内在控制能力[5]。自我管理模式目的不在于治愈疾病,而是通过自我管理措施的有效干预,使患者的健康状况、健康功能维持在一个满意的状态,让患者过上更为独立、更为健康的生活[6]。
2.自我管理模式的理论依据
从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的角度研究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是一个多方面的因果结构,其中自我效能感与自我管理行为改变有关;相信控制效果的信念是心理影响健康的常见途径,这种核心信念影响着个人改变的每一个基本过程-人们是否考虑改变自己的健康习惯,是否具有成功所需要的动力和毅力,是否能够从挫折中积极恢复康复能力并保持他们已经改变的习惯[7]。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