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道路交通伤害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摘要:近年来,道路交通伤害是儿童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减少并预防道路交通伤害是我国乃至全世界都在关注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中小学生是道路伤害的高危人群,从国内不同地区的研究发现,国内中小学生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伤害的相关知识薄弱、信念和行为的正确率偏低,且男生的道路交通知信行水平普遍低于女生,社会经济因素、家庭和学校因素等外界因素对中小学生道路交通伤害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体形势不容乐观,需加快落实针对性预防措施。
关键词:中小学生;道路交通;知信行;伤害;预防措施
一、文献综述
道路交通伤害是全球范围内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遭受道路交通伤害的影响最为严重,死亡率是高收入国家的两倍,占全球道路交通死亡人数的90.00%[1]。减少并预防道路交通伤害是整个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但许多国家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关注疾病预防工作,而忽视了道路交通伤害的研究和预防,实际上,大部分道路交通伤害是可以预防的 [2]。
儿童是道路交通安全的弱势群体[3]。在全球,每年有 18万以上的 15岁以下儿童死于道路交通事故, 数十万儿童致残[4]。 在我国,2006-2013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NISS)中儿童道路交通伤害病例数量呈上升趋势,几年内翻了一倍且一直居儿童非故意伤害发生原因的第二位[5],既往Meta分析发现2000-2010年中国中小学生交通伤害人数和人次发生率分别为4.58%和5.65%[6]。在浙江省范围内,2010-2014年儿童道路交通伤害病例数仅次于跌落、动物伤和钝器伤,居第四位,且呈上升趋势,伤害性质以软组织伤为主,受伤部位依次为头部、下肢、上肢和躯干, 严重程度以轻微浅表伤和中等程度为主,严重伤害需紧急外科处理的病例占1.01% [7]。另有研究发现,道路交通伤害不仅会导致身体损害,引起伤残、死亡,而且会导致不良的心理结果,尤其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8]。
中小学生是主要的儿童群体,多项研究发现,部分学校对于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不够重视,中小学生缺乏道路交通安全知识的认知,部分学生对交通安全态度不端正,容易出现违反交通规则的危险行为,最终导致学生受到道路交通伤害[9-11]。2015 年,杭州市下城区与全球道路安全合作伙伴(GRSP)合作开展“学生道路安全”项目,助推下城区学校摸索出校园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旨在减少中小学生因道路交通事故导致的人身伤亡。
根据已有文献报道,学生道路交通伤害的危险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个体因素和外界因素,个体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和道路安全知信行水平等,外界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家庭和学校因素、法律因素等。
1.影响中小学生道路交通伤害的个体因素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