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家长对小儿抗生素认知及使用情况调查文献综述

 2022-09-08 11:37:28

学龄前儿童家长对小儿抗生素的认知

及使用情况

摘要: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家长对抗生素的认知和使用情况及其相关性影响,以期促进家长对抗生素的正确认识,并合理使用,减少滥用抗生素给儿童造成的细菌耐药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及整群抽样法,选择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下沙为研究现场,对550名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随机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对抗生素的认知情况、抗生素自主使用情况等。结果: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与儿童关系的家长对抗生素类药物的认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不同性别的家长对抗生素类药物的认知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被调查的学龄前儿童家长中有18.5%的家长曾自主给孩子用过抗生素,不同文化程度(Plt;0.001)、使用抗生素的情况(P=0.001)、预防性使用抗生素(Plt;0.001)、抗生素给药途径(Plt;0.001)、给药疗程(P=0.001)、抗生素价格(Plt;0.001)、给药剂量(P=0.03)、给药种类(Plt;0.001)、细菌耐药(Plt;0.001)认知的研究对象对抗生素自主用药行为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P=0.143)的家长对抗生素自主用药行为情况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性别、文化程度、抗生素的剂量认知、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认知都与家长自主给孩子用药行为有关联。结论:性别、文化程度、抗生素的剂量认知、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认知与家长自主给孩子用药行为有关。

关键词:抗生素; 认知情况; 自主用药行为

一、文献综述

自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Fleming发明了青霉素,1940年,青霉素应用于临床以来,抗生素类药物的种类已达上千种,对控制细菌感染和细菌传染病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抗生素的应用大幅度地降低了病死率。但同时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也随之而来,滥用抗生素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不良反应的增多,产生细菌耐药性,由此也使得抗菌药物的疗效极大地降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得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随之而来,尤其是在家庭自主使用抗生素行为更为普遍,其中包括无明显指征用药、预防性用药、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过长、多种抗生素联用、改变给药途径等滥用抗生素的行为情况。

2015年,复旦大学有研究显示:江、浙、沪儿童普遍暴露于多种抗生素,对孩子的尿液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近60%的孩子尿液中含有一种以上抗生素成分。部分家长因缺乏对抗生素的正确认识以及对细菌耐药性的认识,当孩子发生咳嗽、发热时常常依据自己的经验给药,从而导致儿童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相比于成人,儿童的脏器没有发育完全,对于家长滥用抗生素导致的不良反应(如抗生素相关腹泻等)更加难以承受,而抗生素能够杀死肠道内的有益菌群,使肠道吸收受到影响,从而会导致孩子营养不良状况的发生。此外,因滥用抗生素使得孩子的原本的免疫力越来越差,从未又会导致孩子的抵抗力下降。

中国儿童抗生素的使用现状[1]研究结果发现,我国1993年-2005年儿童抗生素的使用率为56.1%-100%,其中单用率范围为1.8%-97.8%,联用率为2.2%-98.2%,抗生素平均使用率、单用率和联用率分别为84.5%、48.6%和51.4%;儿童抗生素用药品种方面存在升级换代的现象,新一代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已经取代了传统的青霉素类药物占据了主导地位。显示了我国儿童抗生素使用率仍居高不下,而且用药的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联合用药现象目前极为普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