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纳米银的细胞毒性作用
摘要:纳米银由于其独特的抗菌特点和抗菌机制,作为抗菌材料在生物医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人体暴露的机会日益增加,有关纳米银的安全性问题已经受到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目前,关于纳米银毒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就其对细胞的毒性作用进行综述,以便后续对其作用机制的更深入研究。
关键词:纳米银 细胞毒性 自噬
纳米银(Ag NPs)是利用纳米技术将银纳米化,直径在1-100nm之间的粒子,也称为超微粒子,纳米银显示出不同于常规材料的热、光、电、磁、催化和敏感等特性。因其很稳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表面积大、尺寸极小、表面活性位点多、活性高、催化效率高以及吸附能力强等优点,逐渐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催化剂、感光底片、抗菌剂、医疗治疗等领域中。[1]而其独特的抗菌和杀菌性能更使其广泛地应用于医疗领域。在医学领域中,可依据纳米银的不同性质,进行不同的生物反应,产生不同效果。其具有光谱抗菌、渗透性强、强效杀菌、抗菌持久、无耐药性、修复再生和抗病毒等特性,其所具有的强效消毒杀菌功能使其成为一种具有长效性和耐候性的抗菌剂;具有的佐剂效应,也使其在生物医学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2]
纳米银在医疗卫生领域被应用于手术器械、敷料和假体医用植入物与人体密切接触,大大的增加了人们接触纳米银的机会,因此在分子细胞水平上整体系统的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其细胞毒性作用进行综述,为下一步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一.纳米银的细胞毒性作用
1. 抑制细胞活性
冯阁等以小鼠睾丸间质细胞为细胞模型,用不同浓度的纳米银处理细胞24h,然后采用CCK-8法来检测细胞活力。结果显示纳米银处理组对间质细胞的细胞活力具有显著的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随着纳米银浓度的提高,细胞活性显著下降。[3]
菜然泽进行体外细胞研究,利用96孔和6孔培养板接种RG2细胞,加入不同浓度梯度的纳米银(0、0.0125、0.025、0.05、0.1、0.2 mg/ml)连续培养,建立肿瘤细胞毒性杀伤模型。用同样的检测法发现纳米银可以显著抑制RG2细胞的增殖活性,其细胞毒性呈现浓度依赖性,抑制程度与纳米银浓度呈正相关,CC50=0.575mg/ml。[4]
- 对细胞产生氧化损伤
乳酸脱氢酶 (LDH) 是糖酵解过程中一种重要的酶,存在于活细胞的胞浆内, 任何原因引起的细胞损伤都会造成LDH逸出,即LDH释放到细胞外。冯阁等测定LDH的释放可以用来验证细胞的损伤率。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纳米银处理组(12 h) LDH的泄漏量有所提高。由此表明纳米银对间质细胞造成了一定的损伤。活性氧 (ROS) 是体内一类氧的单电子还原产物。在正常的细胞内,活性氧具有有害和有利两面性作用。许多化学药物如抗癌剂、杀虫剂和抗生素等都可以诱导产生活性氧,从而产生氧化损伤,进而对细胞造成更大的伤害作用。以0.5%DMSO处理组为对照组,纳米银(55.41mu;g/ml) 和50mu;M H2O2处理12h后ROS的产生量显著升高,H2O2处理组的ROS水平是最高的。
蔡然泽通过免疫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分析纳米银对细胞内活性氧簇(ROS)含量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银能明显提高RG2细胞内的ROS水平,促进的氧化应激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