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场地风险评估方法及其有效性探讨文献综述

 2021-10-18 22:20:33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

1研究的背景及内容

由于历史上城市规划的不合理,我国很多工业企业都位于城市中心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深化,许多城市开始将主城区的工业企业迁出。由于过去的环境管理粗放,部分搬迁场地土壤和地下水受到污染,如重庆市20072010年调查的200多家搬迁企业中,35.7%企业场址受污染并需要进行治理。因对搬迁遗留场地污染的环境和健康风险认识不足,再开发利用过程中发生了一些严重污染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污染场地一般指因从事生产、经营、使用、贮存、堆放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处理、处置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因有毒有害物质迁移、突发事故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涉及场地内部及周边的土壤和地下水、车间墙体和设备、各种废弃物,场地周边的土壤、地表水、空气、生物体及居民住地等,从而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风险或危害。资料表明,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矿区、化工、石化、冶炼及电镀、制药、机械制造、印染等行业往往是污染的集中分布地,其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如铬、镉、汞、砷、铅等)、农药(如滴滴涕、六六六、三氯杀螨醇等)、石油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多氯联苯、灭蚁灵、多环芳烃等)、挥发性或溶剂类有机污染物(如三氯乙烯、二氯乙烷、四氯化碳、苯系物等)、有机-金属类污染物(如有机砷、有机锡等)等,有的场地还存在酸或碱污染,大部分场地处于复、混合污染状态。

我国污染场地管理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建立完整的污染场地管理体系,本研究在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污染场地管理的实际经验,对建立适合我国的污染场地管理体系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污染场地的管理和修复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难题,中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才刚刚起步。中国污染场地管理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亟待加快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污染场地管理体系和修复技术体系,破解中国污染场地管理和修复的难题。

2国内外场地风险评估

2.1我国场地风险评估方法

20世纪90年代,美国环保局发布了一系列污染场地健康和生态风险评估技术指南,但因其所提出方法是基于污染总量和确定性模型,影响了评估结果的合理性。针对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国际上风险评估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1)重金属形态和价态对风险评估的影响;(2)基于污染物人体可给性/生物有效性的风险评估方法;(3)基于多证据的场地土壤挥发性有机物(VOCs)风险评估方法;(4)土壤生态地下水一体化的层次化多证据风险评估方法;(5)概率风险评估技术。国内一些研究单位结合国情开展了以下研究:(1)暴露参数本土化。如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的《中国人群暴露参数手册》《暴露参数调查技术规范》和《儿童土壤摄入量调查技术规范》;(2)基于人体可给性的风险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相关人员开展了天津某场地镍人体肺液的呼吸生物可给性和胃肠液的经口生物可给性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确定了场地土壤中镍的修复目标值[10-11];(3)基于土壤气的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研究。姜林等人开展了土壤气采样技术、基于土壤气的风险评估方法研究,并应用于多个实际场地VOCs的风险评估中[12-13];(4)应用概率风险评估开展了典型污染物筛选值和修复目标值的制定工作。夏天翔、贾小洋等应用概率风险评估技术对北京焦化厂污染场地多环芳烃进行了风险评估并确定了修复目标值。

尽管我国污染场地风险评估起步较晚,但在VOCs风险评估方法、基于生物有效性的风险评估和概率风险评估技术应用研究等领域与国外水平相当。2019年启动的生态环境部标准项目《建设用地土壤修复目标值制定技术指南》将在系统总结梳理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我国基于层次化和精细化的场地风险评估体系及修复目标确定方法。

2.2我国目前场地风险评估规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