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剂调控二苯基咪唑衍生物荧光变化的机理探究文献综述

 2021-12-21 21:27:59

全文总字数:8482字

文献综述

1.1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是指有机化合物分子在光作用下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后,分子内某一基团上的氢(质子)通过分子内氢键,转移到分子内邻近的N、S、O等杂原子上,形成互变异构体的过程。

ESIPT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中最基本的质子转移方式之一。

激发态质子转移化合物分子被激发后,不仅出现构型上的变化,而且伴随几个瞬间电子态的排布和弛豫,分子的发光性质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基于这一独特的光物理行为,ESIPT化合物具备了作为一类具有优异性能的功能材料的潜质,有可能应用于荧光传感器、电致发光材料、激光材料、光开关、光存储及紫外光稳定剂等光电材料和器件领域[1-5]。

对于ESIPT化合物的研究最早开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cohen等[6]在水杨酰苯胺的光谱中发现了较大的Stokes位移,并将其归结为质子转移异构行为的作用。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酮式互变异构体还存在着顺式酮式(cis-Keto)和反式酮式(trans-Keto)两种不同的构型。

随后,在非质子溶剂中观察到3-羟基黄酮(3-HF)明显的黄绿色发光,同样将其归结为质子异构体的发光[7] 。

Welle等科学家首次发现了水杨酸具有很大的Stokes位移并且与其他类似物不同,与此同时也证明了水杨酸具有ESIPT的特性[8] 。

因此,更多的科学家把时间精力投入到ESIPT分子的理论研究和实验中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